生活高于一切主义----萤火虫之墓
选择观看此片,正是因为最近钓鱼岛之事。当然看日本电影,不是为了支持日本,而是为了了解日本。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要有立场,但作为一个个人你亦可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并应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钓鱼岛之事,让中国的民族主义热情高涨,民族主义的极端就是军国主义,这是一种集体狂燥与焦虑,在他们眼中所有的邻国只都做二件事,阴谋算计与随时入侵,不允许国人反对,甚至不允许国人旁观,必须假装着全身心的不容质疑的投身到爱国主义的运动中。电影背景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时期,所有的国民都会胁迫到参与大东亚圣战中。从影片中有二个角色身上都可以看到,清太的人生中最让他激动而难忘的场景,就是观看联合舰队的巡游,而其父亲正是其中一位高级军官。乡下的阿姨尽管整天最重要事是如何在那点有限的配给中让儿女们吃饱,但她总是以国家、民族责任感训斥清太。
日本当年走上这条路,是有很多历史原因所促就的,普通日本人亦不是完全无辜,而受害者中国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责任。但历史的局限就在那里,事后可以很清醒的分晰,但当然却如何也绕不过去。今天我们通过电影,不仅仅可以看到日本的过去,也可以看到日本的现在。这样一个否定军国主义,否定大东亚圣战的非主旋律电影,出自日本人之手并被日本人所以容忍并接受,已可相信日本是完成了现代化转型的,一个自由、开放、自信的新国家了。即使由中国去拍,亦相信无人能拍的如此深刻、细致并真实的感同身受。中国也有小视角抗战电影,如姜文的**“鬼子来了”。电影当然不完全附合抗战的主旋律,但不能否认,民众对抗战的认识与感受是具有多重性的。所以日本已经是一个去意识形态化与言论审核的国家。
电影的最亮点在于片尾,清太为了养活妹妹,以偷窃为生,每次美军飞机轰炸,村民们弃家躲避,是他入室行窃的良机。“炸吧,炸吧”,他发自内心的欢喜于见到村子里火光冲天,房倒屋摧,四散奔命的场景,美军的轰炸在他看到是他们兄妹唯一活下去的机会,这时他早已忘记,他是大日本帝国的一个海军军官的儿子,曾经他多么自豪于父亲的巡洋舰与自己身上的制服,父亲戎装执刀的照片一直放在他的上衣口袋,从小被洗脑的他当得知大日本帝国战败时是多么的不敢相信。但只有在偷窃那刻才是他自己,一个去社会化的真实的人,良心深处最爱的是她妹妹,那怕国家毁灭、日本沉没也比不上他妹妹的一口米饭来的重要。一个自称是让你娇傲的国家,要求你爱她,为她努力工作,为她奉献青春生命,但却不能救清太的妹妹。
昨天在街上,看到一辆逍客,用一张五星红旗的贴纸把日产的标志覆盖了,而且还把东风日产的“日”字挖去了。这是因为车主爱国吗?我们都知道这是车主怕被爱国。试想如果你连自己的车都保不住,保住了钓鱼岛又有何意义?
描述:请输入描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