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变 发表于 2013-4-11 14:21:38

《由一些抗战影视剧引发的思考》——俞鸿

近年来,一大批以抗战为题材的影视剧纷纷上演,这些影视剧剧情曲折,动作夸张,集各种现代娱乐要素于一体,因此吸引了不少观众。同时,为了提高收视率,这些影视剧往往生编硬造,严重歪曲历史,加上剧中人物超现代的服装、发型和装束,雷人之处可谓不堪细说。
  影视剧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既有娱乐的功能,更有“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或者说具有传递正能量的功能。只有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我们国家发展的脉络;只有以史为鉴,从中概括出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才能更好地引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而当前一些热播的抗战影视剧,既达不到这一功能,更因其“愚乐”取向而误导人们的价值判断。

  事实上,抗战时期日强我弱,战争打得异常残酷,可以说是一个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艰难过程。然而许多影视剧却严重无视这一事实,把鬼子演成白痴,被我英勇无畏的主角像耍猴一样玩弄于股掌之间。如此表演的问题在于,这种“愚乐”式的娱乐在满足国人“意淫强国”心理的同时,也严重侮辱了我们的抗战先烈。我们的先烈居然要和这些“白痴”、“弱智”打这么多年才能勉强取得胜利,他们还值得后人崇敬吗?宣传
、勿忘国耻本无可厚非,但把对方的智商及军事能力贬得如此不堪,这完全是一种弱者的劣根性心态在作怪。还需要指出的是,无视一个民族被侵略、被蹂躏、被迫反抗的悲壮,就无法理解和铭记无数先烈惨烈的牺牲,就无法参悟中华民族历尽无数艰难曲折而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深层、最宝贵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恰恰就是民族的精神。

  其次,许多影视剧在选择抗战作为题材的同时,还故意夸大扭曲,捏造事实,以激发某些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浮夸的战争欲望。殊不知,战争是人类最大的自我毁灭,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宝贵,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安居才能乐业,和平的环境才能一心一意地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我们应该坚定地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除非是涉及国家与民族的核心利益,在其他手段和情形都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才会不排除使用武力。而一味地鼓吹、宣扬战争,只会干扰国家宏观的外交战略和正常的外交活动。

  最后,特别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是,一旦胡编乱造、违背科学、违背史实的抗战影视剧大行其道,并为观众所津津乐道,就会鼓励其他商业文化的浮躁与模仿。而真实沦丧,虚假横行,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信仰和道德构建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会缺少对社会发展的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整个民族就会变得肤浅,发展的动力与导向就会扭曲。另一方面,虚构历史的抗战影视剧,恰恰是在运用意淫的办法实现自我满足,这在本质上属于新时期的阿Q精神。而问题在于,一个国家和民族需要有一种主旋律的东西来引导,这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需要从沉重的历史中提炼和弘扬这样的民族精神,用以引领民族未来的发展,这样的民族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总之,抗战题材影视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在中日钓 鱼岛之争的宏观背景下,具有应景意义。但是,从文化的角度看,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作为历史的艺术再现,必须学会尊重史实,学会正确地演绎历史,必须引导人们以史为鉴,站在历史的高度,更深刻、更全面、更正确地认识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通过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县委党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一些抗战影视剧引发的思考》——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