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语 发表于 2018-6-17 15:01:45

西方后现代主义认为

 “名”不仅仅是指“名誉”,它更是指包涵在“名誉”背后的那一整套社会关系、名物制度。西方后现代主义认为,社会名物制度不仅通过一种符号——意义关系体现了人生,而且更由于意义的消解,符号本身的凸现,这些名物制度本身更是直接参与了人生实践。可见,一个人成“名”的过程不仅是对社会关系、名物制度的认识过程,更是一个接受社会关系、名物制度改造的过程。这样,一个人的成“名”过程往往就会沦为失去自我而被异化的过程。<br>  古龙笔下的主角都是充满热血的英雄,他们当然希望成“名”。但他们又同时是孤傲倔强、人格独立的浪子,他们怎肯为了“名”而舍弃自我,随波逐流?结果当然是为社会所遣弃、所不容。而浪子们既不愿去彼岸世界实现其人生价值,就只好在世俗人生的裂缝中流浪。他们愁苦忧郁,正是处于一种自觉自反的状态:“道德的自觉自反,是由一个人的‘愤’、‘悱’、‘耻’等不安之念而突破自己生理的制约性,以显出自己的德性。”(P9)酒,无疑意味着浪子们在深刻反省之后对自我个体价值的坚守。这是浪子人格的核心:只有在自觉自反中<a href="http://www.zzhent.com/" target="_blank" title="郑州私家侦探">郑州私家侦探</a>,清醒的意识到自我个体价值并予以坚守,才会真正激发出无限向上的高昂的生命意志。<br>  儒道互补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刻的文化心理基础,古龙这种理想的浪子人格亦呈现出这一特征。<br>  可以说,个体人格的实现与独立人格的保持,一直是道家最为看重的。然而道家最终是要求达到“无我”、“无己”、“物化”的“天人合一”境界的,这实质上是要“以人入天”,消除主体自我而与物俱化。(P138)这种消极隐逸的旨归却非浪子人格所尚。故浪子人格又是以儒家“仁”德为其更深层的精神内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方后现代主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