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摒去神奇魔幻的怪诞成分
纵观古龙小说,其笔下的武功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br> 第一个阶段,古龙主要还是模仿为主。大致说来他的风格与当时作家的金庸、梁羽生相仿。当时众多名家都是受到还珠楼主的影响,只是摒去神奇魔幻的怪诞成分,运用现代思维将其合理化。新派武侠始祖梁羽生将白羽笔下典雅而饶有诗意的武功描写发扬光大,形成诗与剑的结合。金庸则融合哲学意味、艺术诗味、人生况昧集于一体,从而达到武侠小说的登峰造极。两大宗师先后为新派武侠小说史翻开崭新一页,而初出茅庐的古龙当时尚未真正开创出自己的路,他的武功只是遍使十八般武艺罢了。 <br> 第二个阶段,古龙创作的分水岭,以东洋为师的“新武学”是一项重要的突破。他借镜东洋武士文学小说的风格,在《浣花洗剑录》不再描写冗长繁复的打斗场面,武功的招式套路都被完全消解,反而着重刻划战前气氛、精神意志,并且对于“剑道”深入探讨。 <br> “此剑乃家师所赐,名曰‘心剑’。虽无削铁如泥之利,却有通变万方之妙,只有一心存在,无异百炼精钢。” <br> 周方传授方宝玉“通变万方之妙”的剑法是画眉最为难忘之处,无招无式却着重于实战中的<a href="http://www.vequn.com/" target="_blank" title="h5棋牌源码">h5棋牌源码</a>随敌而变,犹如孙子兵法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不拘泥于常规的战略思想,不困扰于固定的作战模式,这就是孙子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武道至理。金庸后来写独孤九剑也是阐释殊途同归的剑道,但画眉认为古龙的析理之精比金庸略胜一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