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标题: 永丰县油茶产业发展鼓起农民腰包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闻今日谈    时间: 2011-1-18 21:52
标题: 永丰县油茶产业发展鼓起农民腰包
寒冬腊月,永丰县农民趁着冬闲时光,忙着在山上打坑挖穴,栽培高产油茶苗。村村的榨油作坊热闹非凡,人们正紧张地将茶籽碾碎、蒸熟、制饼、榨油,到处弥漫着一股茶油清香。永叔府、桂香婆和畲乡嫂等食品加工企业运用科技手段,研发的山茶油系列食品,呈现出产销两旺势头。在国家油茶产业项目政策支持下,永丰一棵油茶树孕出三大产业:油茶种植业、油榨业和茶油食品加工业迎来了新的朝阳,真正让农民在一兜苗、一壶油、一碟菜中鼓起了腰包。

  一兜苗:油茶种植致富万家

  永丰县是全国19个油茶生产重点县之一,农民历来有种油茶的传统。近几年,该县紧紧抓住被列为现代农业高产油茶产业示范县、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和全国油茶标准化示范县的契机,大力实施高产油茶造林项目,在国家每亩补贴200元的基础上,对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每亩奖励100元等,从而激发了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三坊乡下坊村青年李文华与女友约定,新造油茶林60余亩当作结婚“聘礼”。沙溪镇韶源村黄胜传40多亩油茶林年收入超过2万元,他高兴地说:“油茶树一次种植,多年获益,稳产收获期可达
几十年,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目前,该县已在藤田、沿陂建立5000亩以上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两个,补植油茶良种1000万株,完成油茶林低改30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3万亩,全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54.5万亩。

  该县还把培育推广良种作为发展油茶产业的突破口,成立了油茶科学研究所,开展良种选育和引种试验推广。近年来,该县先后从江西林科院、中国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引进油茶优良无性系50多个,建立油茶良种采穗圃150亩、种子园329亩、良种繁育基地500亩。沙溪林场建立高产油茶苗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高产油茶定点育苗基地,年出苗率达到800万株。

  一壶油:“绿海”茶油香溢海外

  新年之际,一辆辆满载茶油的货车从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驶出,运往沿海港口,再转轮船远销美国。如今,享有“东方橄榄油”美誉的茶油已成为欧美居民的首选食用油。据了解,该县年产茶油3000吨,产值达1.5亿元,年出口创汇260万美元,茶油产品已成为春节前后销售最旺的农业拳头产品。

  过去,永丰县农村榨油所剩的茶枯饼,全都被农民当作柴火,用来烧火做饭,全县每年有上万吨茶枯饼白白浪费掉。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永丰县从外地引进技术和设备,投资兴办油脂公司。每年冬春时节,公司进村入户收购茶枯饼,从中精炼加工出优质山茶油,并将炼油后的茶饼粕加工成茶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目前,该县“绿海”牌茶油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认证,并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产销量、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特种木本食用油前列。绿海公司也被评为中国消费者产品信得过企业、全省百家农业产业化名牌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成为我国茶油、茶皂素和茶粕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其产品还成功打入沃尔玛、麦德隆等知名超市,并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一碟菜:茶油食品焕发生机

  腐乳和霉鱼是永丰县最具特色的两种传统食品,每到冬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制加工。这些食品由于是以茶油作为调和油,色、香、味俱佳,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然而过去只限于冬季家庭自行加工、贮藏和食用,一直未形成商品上市。

  为充分挖掘传统食品潜力,创造经济效益,该县永叔府食品有限公司自主创新,攻克了发酵及杀菌等关键技术,采用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选优质黄豆、鲜鱼,配以茶油、辣椒、糖醋等佐料,分别加工出腐乳和霉鱼,延长了食品的保鲜期,打破了季节性生产限制,改变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局面,让这千百年来藏于深闺的传统小吃焕发出勃勃生机,产品畅销沿海大都市。去年,该公司“永叔公”商标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名录,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永叔府公司带动下,该县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呈现出裂变效应。几年间,圣达、绿源、畲乡嫂等20余家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先后落户投产,并打造出福家婆、桂香婆、畲乡嫂、口味堂等省市知名品牌,年创产值近2亿元。这些食品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全县发展黄豆种植基地3000多亩,水产养殖基地3.78万亩,毛竹基地10万亩。同时,以当地的山茶油为依托,针对南、北方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口味习惯,研发出腐乳、霉鱼、香辣鸭、灶门鱼、剁辣椒、香脆笋、开胃田螺等不同风味的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闻名遐迩。


(作者:吴平德 刘之沛 来源:新民网)
作者: 小咔    时间: 2011-1-20 20:37
顶起
作者: 自由的风    时间: 2011-1-20 23:09
坐山吃山嘛,有了这些肥水还能流外人田吗。




欢迎光临 秀米培训网 (http://www.yf7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