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标题:
永丰蔬菜靠品牌转型升级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永丰口碑
时间:
2013-8-21 10:43
标题:
永丰蔬菜靠品牌转型升级发展
永丰县地处边远,却享有“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蔬菜标准园示范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中国生态蔬菜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的美誉,声名远播。永丰品牌富农、品牌强农的发展之路,让永丰蔬菜产业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标准化生产确保品牌生命线
质量是蔬菜品牌建设的基础和生命,为保障这条生命线,标准化建设必不可少。该县在培育农业品牌的过程中,始终大力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先后制定了《永丰县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永丰早辣椒生产技术规程》、《永丰早辣椒》等一系列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中《永丰早辣椒》、《永丰早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经专家组审核,获得了江西省标准化科技成果一等奖。目前,该县在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建立了相应的标准规范。
有了标准,能否执行才是关键。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企四级推广体系,实施统一品种管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要求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强化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同时加大对环境、土质、化肥和农药检测力度,从而保证了蔬菜质量。
为推动标准化基地建设,该县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创建。目前,全县标准化基地18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无公害生产基地9.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3.4万亩,有机食品基地2.8万亩。
科技创新提高品牌附加值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不仅仅是树立农业品牌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2012年,该县依托蔬菜研究所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80多个(项)。引进新品种都先由蔬菜研究所进行试种,试验成功后选择效益好的品种向菜农推广并逐步扩大规模。试种不成功,一切损失由政府承担,真正将风险留给政府,将效益归于农民。这一做法直接带动了全县蔬菜品种更新与栽培方式的转变,使该县蔬菜的优质率提高30多个百分点,亩增效益3000多元。
过去,该县蔬菜栽培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近年来,通过创新栽培模式,蔬菜种植效益大大提高。如邓家景辉叶菜,实行“一年五茬五收”生态栽培模式和“猪—沼—菜”绿色生态模式,亩增收益1.2万元;佐龙富裕村通过辣椒和甘蔗套种增效,亩增收益3000元。目前,永丰蔬菜有16个品种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10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012年蔬菜总产量达46万吨,年总产值达5亿元。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的品种,为该县的蔬菜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国绿色食品(烟台)博览会组委会上,该县蔬菜发展总公司选送的早辣椒从众多参选样品中脱颖而出,摘得优秀奖。“永丰蔬菜”先后被江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并获准与地理标志同时使用,打响了“永丰蔬菜”品牌。
主动推介产地连接大市场
品牌的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一步,在95至97年该县曾因“椒贱伤农”而导致蔬菜种植面积骤减,该县及时提出“反弹琵琶抓营销”的品牌推介思路,组织“永丰蔬菜”宣传推介组,分赴周边省市进行蔬菜产品推介,召开蔬菜销售洽谈会,在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央视二套、七套及菜篮子工程网等各大媒体发布永丰蔬菜信息和专题报道,不断提升永丰蔬菜的知名度。
为加强产地连接,该县在产区各乡镇自上而下建立沟通县乡、连接县内外的优质农产品信息网络,开展农产品农超、农企、农社、农批对接,组织大型零售企业、学校、酒店、厂矿等用菜大户与产地蔬菜生产合作社开展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县蔬菜批发市场还在南昌、株洲、武汉设立直销区,运用“永丰蔬菜”商标和“无公害蔬菜标志”闯市场,每年营销蔬菜达20多万吨,大大提高了永丰蔬菜的市场占有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品牌经营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目前,该县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农产品商标89个,省著名商标10个。龙头企业集群的兴起,蔬菜精深加工能力的增强,带动了基地发展和农民增收。永丰蔬菜和蔬菜加工产品以安全、营养、色鲜而闻名遐迩,产品畅销江西及湖南、湖北、广东、福建、上海等1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地,2012年该县加工蔬菜1.8万吨,创产值2亿多元。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永丰蔬菜”品牌价值为7.49亿元人民币,品牌建设加快了永丰蔬菜产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县委农工部 宁荣琳)
欢迎光临 秀米培训网 (http://www.yf7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