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科学院 牛实为 教授:让生命辉映宇宙的神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9:5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与子偕老 于 2010-6-20 19:58 编辑

中国科学院 牛实为 教授:让生命辉映宇宙的神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nextarticle



三百年来,西方科学的研究,主要是开发原子能的巨大能力,对于人脑的潜能则很少研究。为整个人类的身心优质化,开发人的自性与悟性,打开人的真善美之门的时代到来了。

    东西方伟人的同心声

1988年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声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与这一人性法则对应的是天道,那就是刚健中正、温柔敦厚,择善固执而自强不息。人天道一,即宇宙自性,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哲人,勤修人性,开显大智,以体现天地自性为一生追求。

   达尔文当初建立进化论,强调自然作用因而忽视了人文因素;以至帝国主义将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的理论,用来侵略弱小民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达氏到了晚年认识到自己的论著忽视了人文因素,因而非常遗憾;到临命终自行忏悔。

——用心灵光子打开真善美之门

1992年7月《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了《量子哲学》一文,研究电磁波与太阳光子的二象性,联系到“意识波”提出心灵光子“。我们知道,电磁波或光波的基态是真空,因为真空是最低的能量态。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意识与物质的终极状态是真空;悟性、智光与心光都可以被设想为脑细胞系统里的活化真空态;中国古代哲人有“自性真空”的称谓,这就是以人脑里的活化真空态来比喻人的自性。心灵光子与太阳光子的基态都是真空;人类的自性与万物的自性都涉及到真空,也就是说都以真空为自性或本态。

开放的心灵才能超越时间

人的自性可以看成人脑里潜在的一个大智系统,它的结构假设为三种法身,即三种场态心智,它的功能则是六神通。中国古代很多大德从实践中认识到:我心纯净,意味自性;心光郎耀,代表大智;利人利物,则为德行。

人与宇宙的自性,只能靠心灵之光去悟证。

普林斯顿大学的空间科学教授罗伯特等人成立“人性研究基金会“提倡研究人的本性问题。西方科学家虽然着重研究形而下的有形物质,他们也想到是否有一个永恒的“道世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了解的东西,实际上是存在的,它以最高的智慧与内在的美丽表示出来,而我们愚笨的感官只能感到他们最初浅的形式。”

   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到2050年,将破百亿大关。看来人类社会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伦理与道德观念不能放松,必须加强开发人脑的正智与大智。

东西方共同关注开启人类自性

人性与自然虽然与生俱来,但当初也是时代遗传,变异与进化的结果。哈佛大学的威尔逊教授认为:“人的下丘脑边缘复合系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而人类进化过程中,很多人由于物欲污染,却再不同程度上蒙蔽了自性。

   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斯坦纳早年就建立一门介于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学科,称为“人性学”或“人智学”。他认为,只有人脑深层次的大智才能认识这个世界;平常人的感觉、意识、思维是无法体验它的。

   为了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他于1919年在维也纳成立了一个灵智学会,认为人人都有悟性,关键在于培养、启发、净化自己的心灵。为此,西欧、北欧有些地方,对于儿童、成年人开办这一类型的学校。

英国物理学家约瑟福逊认为:人的外界环境容易影响到人脑意识不纯净;为了开显人脑智能,甚至达到顿悟状态,我们应该使“精神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精神温度为零,意指排除物欲干扰,达到真空状态,返回自性。

   为什么古今东西方圣贤哲人,都如此关注开启自性呢?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到一定时候的结果。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背后,存在有一个永恒隐序的“王国”。任何人只要认真修持,返回自己的纯净心态,就可以逐渐体验到那个世界。它是“内心真如”的一个实体。借用今天科学的真空论,那个实体可以比作一个超越时空的寂照真空状态。此真空像一个大圆镜,相继映照了万有的生灭现象。古往今来,很多哲人再不同程度上体验到那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王国”的存在。事实上,人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相当于银河系星体数目,他就是我们自性隐序王国,也就是我们的自性,它的无限伟大神通造化,有待我们开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6-8 06:2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