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荣成靖海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许云川谈渔民转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4: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油价上升等捕捞成本不断增加,让渔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是弃船上岸还是另寻生存出路?对于山东沿海数十万渔民来说,成为关系生计的大问题。       
           
       
在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山后初家村,十几岁就跟船出海打鱼的初乃仁如今当船长也有20多个年头了。他有两艘动力为270马力的捕捞船,雇着十多个人,常年在海上作业。初乃仁告诉记者,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海里的资源越来越少了。       
    烟台渔民初乃仁称,过去一网都拉好几千斤,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哎,过去怎么说啊,保本儿还能挣点儿。七八十年代好些鱼现在都没有了,根本都绝种了。       
    由于海洋资源匮乏,加上不断上涨的人工费与柴油费等支出,不少渔船出一趟海,打上来的鱼还不够填补油费的。       
    烟台渔民初乃仁说,上半年干这几天,包括下半年,最少得一百吨柴油,这一百吨得多少钱?60多万元。伙计工钱四五十万元,幸亏国家还给一块儿补贴,没有油补更毁了。       
    山东是传统的渔业大省,渤海湾以盛产对虾、螃蟹等海产品闻名。山东又是全国机动渔船最多、专业捕捞渔民数量最大的省份,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承受能力。正当捕捞者为猎物无处可逃而暗自得意时,海底世界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渤海海域的传统特产梭鱼、带鱼、野生牙鲆鱼等几乎绝迹,偏口鱼、大头宝等品种越来越少。严重污染、过度捕捞,使山东正遭受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       
    海洋越来越穷,渔民不得不摸索新的出路。在即墨市田横镇、丰城镇等渔村,海参养殖的高额利润吸引大部分渔民上岸,发展起了海参养殖。如今在即墨,从事海参养殖的渔民超过千人。       
    即墨渔民李学庆称,养海参这一块儿吧,虽然风险很大,但收入也比较可观。一年能挣的钱,比打渔强多了。       
    面对海上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的困境,山东沿海一些地方还组织渔民依靠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形成龙头带动的集群效应。近年来,荣成市靖海集团就先后吸纳周边上千名渔民就业,从事近远洋海上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水养殖等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鱿鱼、金枪鱼加工基地。       
    靖海集团总裁许云川称,这样能把海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利用,特别是也能让渔民在陆地上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减少单一捕捞业的风险。       
    沿海渔民的生存困境引起山东省委、省ZF的高度重视。从2002年至2010年,山东累计投入7400多万元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安排近1.5万户渔民转产。到2015年,山东将初步建立新型渔民培训体系,每年培训渔民10万人次。并将重点扶持水产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等产业项目,带动渔民转产转业。我们从省、到市、到县,应该树立这样一个理念: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海洋资源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6-14 01: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