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Enjoy Music For Life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8:1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njoy Music For Life

“生活靠音乐而生活,懂得去欣赏音乐的人,才懂得怎样去生活”。雨果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音乐和生活的关系,但是听音乐其中也有很多学问,并不是单纯只会“听”就能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所以学会如何去享受音乐,是听音乐的入门必修课。



如何才是真正的“享受”音乐

年轻人热衷听音乐,因为音乐不仅给人带来精神上面的享受,还能提高生活品质。但仅止于“听”真的能称之为享受音乐么?其实不然,享“乐”,应该是全方位的,我们经常说的“视听盛宴”并不是一句空话,既然是视听盛宴,首先是“视”,这个视指的是耳机的外观设计,耳机发展至今已经不单纯是听音工具,还能成为造型搭配中的装饰,一副外型时尚的耳机往往能在搭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你可以根据耳机来搭配你的衣服的颜色,或者换上艳丽设计的耳机,体现你十足的个性。其次就“听”,这个就取决于听音器材的质量,一副音质优异的耳机可以赋予用户从未有过的音乐体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来自美国的耳机品牌Skullcandy,它不仅在耳机的外观和设计上站在行业的领先位置,更对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理解以及极高的追求,让“视听盛宴”得到很好的诠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Skullcandy大中华区GM Jay的采访,让他以专业的角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何谓之真正的享受音乐。

┄┅┄┅┄┅┄┅┄┄┅┄┅┄┅┄┅┄┅┄┅┄┅┄┅┄┄┅┄┅┄┅┄┅┄┄┅┄┅┄┅┄┄┅┄*




Skullcandy大中华区总经理Jay Li讲述如何选择耳机

Hi Jay,初次和我们的读者见面,不如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我是Jay Li,Skullcandy的大中华区的总经理,今天很高兴今天能跟读者见面。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是个北方孩子,在上海出生,在美国念书长大,算是标准的混搭型背景,我爱运动,爱生活,爱音乐。

市面上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耳机,消费者在选择上需要注意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换一个角度来看,我非常喜欢把耳机和汽车做比较。当我们谈到汽车时,往往就会想到德系车、日系车、韩系车、美系车,消费者也往往会在这些汽车之间的性能、技术、参数做比较。除了这些以外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论他在开日系车还是美系车,所得到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消费者除了对这个参数和驾车体验有不同的偏好以外,他们对品牌的历史文化也会有自己的认知,然后才会去购买这个品牌的汽车。耳机的选择则很类似于汽车,耳机本身是音乐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它的移动性和便捷性,让你随时随地的体验音乐,各个耳机的品牌和历史,承载着它对音乐的理解,也承载着他们技术上多年的积累。消费者在选择这些品牌的时候呢,可以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比较客观的就是技术参数;第二就是音乐的体验,在听音乐的过程当中,这个耳机能带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有些耳机可能讲究低音的宏厚,有些特别讲究三个不同音段的清晰感,有些耳机又特别讲究空间感,这其实演变到汽车当中就好比调音师和汽车调教师的悬挂,对于引擎等一系列不同的调教,到我们这个行业里就是调音师对整个耳机的音质体系的调教。第三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和认可。所以我觉得消费者在挑选耳机及品牌的时候可以是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有点类似马思乐金字塔,第一层面肯定是技术参数,第二就牵涉到消费者的体验,第三就是这个耳机能代表的生活法式及文化,从这三方面来选择。

看来选耳机的门道不少,那Skullcandy在耳机会在这些方面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呢?

我们可以纵观一下Skullcandy这个品牌的诞生史,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Skullcandy在刚才描述的三个层面里面,最早是诞生于第三个层面。Skullcandy是一个以叛逆、年轻、追求极限为核心、在街头潮流生活方式中诞生的耳机品牌。,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必须加强技术层面,所以在两年之前,Skullcandy在音乐的严肃性,以及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做了非常大的投入。音质体验的核心能力,以保证我们能继续这个年轻之泉。一个品牌如果真的能从第三个层面成型,然后去完善它第一和第二个层面的话,这个发展史应该算是比较独特的,而Skullcandy正是是因为它是从第三个层面开始建立的一个品牌,然后再去做技术层面的东西也会容易一点。




相信大家对Skullcandy的耳机风格不会陌生,相较于传统的Hifi耳机,Skullcandy最的大区别是?

HIFI耳机更多的是在家中坐着安静的享受音乐,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终端听音乐,音乐就可以伴随我们做很多事情,这好比正装和潮流服饰,都是服装,差别只是在不同场合使用,即便你再热爱音乐,你也很难在你出去逛街时把HIFI耳机装备随身携带。 Skullcandy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不但要求耳机需要有最酷的外形、绝佳的舒适度,更注重在移动状态下的音质表现,因此经过我们声学团队的潜心研发,我们在2012年推出了最新的声音体验技术,Supreme Sound科技,以此打造最好的移动终端音乐体验,值得一提的是Skullcandy又是世界上三个唯一有能力自主研发耳机驱动单元的耳机品牌。

当下很多年轻人以耳机作为配饰,你对于耳机搭配怎么看?

我们非常关注这一个趋势。耳机会成为现代人不可获取的配件,是与智能手机、移动音乐终端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三四年之前,iPhone才刚刚冒头,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已处于成型的阶段,在那时候大家对高清晰度、高性能的耳机需求并不是特别高,往往那时候的耳机就是HIFI发烧友坐在家里,插在一个公放里面听的,享受这种体验的耳机。但是随着智能手机里搭载了高清度,高保真的播放器,软体和音乐这个生态系统开始成熟,耳机就开始变成不可或缺 。那么在时尚上为什么它也会变得不可或缺呢?潮流耳机其实是一个非常显性的消费,你放在家里的HIFI放的那种耳机,但在那个阶段你往往不会特别考虑说它跟衣服能有什么搭配,不会考虑到它的时尚性,或那种超前的设计,但是当这个东西走到马路上了,就变成了你全身行头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配件了,这个时候耳机就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即讲究时尚,也讲究音乐品质。




能为我们分享一下Supreme Sound在设计过程中的故事么?

SupremeSound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算是一套理论,回到刚才提到的汽车去看,就像德系车,比如奥迪,从汽车的操控性、进车以后的驾车体验,和你开一辆日本车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谁好谁坏,只有不同的偏好,只有它带给你不同的体验。所以回到耳机来说,其实音乐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它从哪个创作者开始,从作曲者到写歌词的,到原唱再到翻唱,甚至过程当中的录音师,以前没有流行音乐只有古典音乐时候的指挥家等等,我一直把音乐理解为是层层诠释的一个过程,就说原先写这首交响曲的时候,贝多芬脑子里想到的、耳朵里听到的,他的命运交响曲,和最终先去我们去北京音乐厅去听的感觉不完全一样的,因为它是经过又一代人的不断诠释,所以音乐记录下来的只是一个音符,但是他在体现的时候是不断在被诠释的。SupremeSound其实是沉淀了Skullcandy认为所有的音乐在耳机上被听到,体验到的一套理论基础,你去看每一辆宝马,你只要闭着眼睛,握着方向盘踩着油门你都能知道开着的是宝马,因为它带来的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就已经沉淀下来了,SupremeSound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表现力出自我们首席调音师的金耳朵,他对音乐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以及极为敏锐的感知,我们的低音应该是什么样的体验,中音应该是什么样的体验,高音应该是什么样的体验,然后这三个层次之间的配合平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当中要有什么样的空间感,把这些东西根据我们的品牌特性固定理论化之后,就成为了一个耳机硬件或软件的一个调教体系,就造成了音乐从最便宜的入门级耳机到最贵的顶级耳机都会在SupreSound的音质体验下被不同程度的诠释。

在你心目中怎么才算是用耳机享受音乐?

年轻人热衷听音乐,因为音乐不仅给人带来精神上面的享受,还能提高生活品质。但仅止于“听”真的能称之为享受音乐么?其实不然,享“乐”,应该是全方位的,我们经常说的“视听盛宴”并不是一句空话,既然是视听盛宴,首先是“视”,这个视指的是耳机的外观设计,耳机发展至今已经不单纯是听音工具,还能成为造型搭配中的装饰,一副外型时尚的耳机往往能在搭配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你可以根据耳机来搭配你的衣服的颜色,或者换上艳丽设计的耳机,体现你十足的个性。其次就“听”,这个就取决于听音器材的质量,一副音质优异的耳机可以赋予用户从未有过的音乐体验。

能不能透露一下,明年Skullcandy明年会有哪些新的产品上市?

Skullcandy明年产品上的动向是从两个维度的发展去开始,明年我们会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Navigator。另外一个则是回到Skullcandy的发源点,极限运动上。虽然这批核心消费者在中国并不是大多数,但是我们对这批核心消费者永远有一种尊敬的态度。针对那些喜欢极限运动、高强度运动的朋友,明年会有一款特别为他们打造的产品--Crusher,这是一款非常有设计感和特别音响功能的耳机。

除此之外,我们明年会开始引入电竞领域了,开始引入一些针对电子游戏爱好者特别打造的产品。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19 06: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