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乎:为什么 QQ 聊天工具在中国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6: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乎,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帮助你寻找答案,分享知识;知乎,帮你发现更大的世界,让你了解更多的知识,知乎,聚集了高质量的问题,让你解答更多网友的问题,从而体现个人知识的渊博,在知乎你的威望就越高,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体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知乎有哪些好玩的问答吧!



问:为什么 QQ 聊天工具在中国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答:这个问题我实在不是很确定,亮哥邀请了又必须得回答,我就说下自己的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请不吝提出。

我以为主要是这样几个原因:

1、时机

当然国内还没有一款很好用的即时通信软件,ICQ之类的也只是差强人意,就好像现在看到的什么创新应用一样,基本功能有了但是不好用。即时通信当时是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也叫网络传呼机。

时机这种东西,总是事后看起来才像,事前谁知道啊?大家都是拼一把。

2、决定性的几个早期创新

前面提到了ICQ只是实现了基本功能(互相发送接收消息)但是不好用,最关键的原因不是别的啥功能,而是基本功能的体验细化:用户资料的保存地。虽然QQ群、隐身、签名、自定义头像、那套经典的QQ表情、联系人分组等一些早期决定性创新也同样是无比重要(并且在我心中的重要次序就是上面这样。),但是决定其他聊天软件不能用,只有QQ能用的原因就是下面这个了:ICQ当初把用户资料、好友数据(几乎是除用户名、密码之外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到客户端,这意味着,如果换一台电脑,你的IM帐号所有的好友都没有了,所有的信息也都没有了,想联系谁了,就自己回忆他的帐号并添加他为好友,然后再通信。



这一点在国外尚可以忍,因为国外互联网、PC已经有所发展,有不少人拥有自己的电脑,不用频繁换电脑用。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所有(或称几乎所有)人在上网时的首选就是去网吧。如果不是马化腾的这项重大创新,QQ不会存活下来,ICQ在中国也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活路(如果它不反过来来copy马化腾的这项创新的话)。所有中国人也没有任何一个可用(都不要说好用)的工具用以即时通讯,上网要即时联系谁时,依然只能打电话(注:不能打手机,因为1998年前后,中国的手机加上号的钱加起来大约1W5左右,考虑到当时的物价,当时的手机抵现在一辆车)。 更多请见: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83289/answer/12948455
3、团队的专注以及实力

马化腾等五人凑集50万启动资金从朗讯出来创业的时候,一开始是想做寻呼机和网络结合的业务,这也就是为什么那时QQ也被叫做网络寻呼机,但后来小马哥发现即时通信这一块是互联网发展后网民所必须的一项基本需求(另一个邻居是异步通信,也就是电子邮件。),开始绝对性地专注其中,也基于上面提到的几个创新功能,QQ以迅猛的速度开始发展和蔓延至全中国的网吧或其他上网场所(在当时请忽略个人计算机),早期上网的许多人恐怕都经历过在网吧几个小时时间注册QQ都注不下来,或者注册好了用个纸条记好了下次来上网却找不到纸条的尴尬。腾讯的几位联合创始人都是极其有才能的,并且能够基本做到互补(比如马化腾是个体验控,曾李青是个市场达人),但是说这点原因其中有点事后诸葛亮,因为现在成名的大公司,哪位创始人不是极其优秀的?




4、QQ秀、QQ会员带来的盈利契机

QQ的用户数量非常地很快,这是个令人欣喜的事情,但是在有的时候却甚至成了负担,因为要花钱买服务器了,在一开始的时候,QQ是用的深圳电信的服务器,请见。现在腾讯的在即时通信方面的技术积累恐怕已经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了,但当时的技术还没这么成熟,对服务器资源的利用肯定没现在这么完善,就更需要多买设备了,而那时国内互联网方面的风险投资,还基本等于没有吧?马化腾的班子就靠着一些外快来钱,甚至到处借钱。

因此在最艰难的时候马化腾试过出售腾讯,但没人要(比如说雷军)。当时的投资人们十分谨慎(现在这个时刻真是创业的大好时机啊,投资人们都捧着钱想丢出去。),看不懂任何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和技术门槛的即时通信实在不让人看好(相比之下,网易那时在做的电子邮件、新浪做的门户网站都是商业模式清晰地多的)。现在这些投资人们大致都很后悔。

然后就是腾讯的领导人们(或者哪位普通员工的想法?不可考了。)想到了互联网增值服务的点子(一说借鉴在韩国的某个网站或游戏,我不太清楚了。)。这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腾讯了。这也是一项背临绝壁的尝试,如果不成功,恐怕腾讯真的无法再存留下去了。

你看到了,它成功了。幸好。

5、后期关系链的不断循环加强和持续不断的创新

在用户数量成为到一定程度后,腾讯就不再需要自己做什么营销或推广了,口碑营销和口口相传的力量将会体现(这一力量恐怕都现在还无比深刻,试想,如果你奶奶或者你妈妈说想要和你聊天、语音、视频,你会帮它下载或向他推荐啥软件?)。但腾讯这个时候不是什么都没做,无论是从单纯的使用体验(任何功能好用多了吧?)、性能指标(登录速度是个典型。)、创新功能(传文件、窗口抖动,这个多了,就不多举例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如传文件夹,以及近期新版QQ的发送链接自动获取摘要内容显示)和前瞻性发现(想想你是什么时候发现QQ有远程协助功能的?),腾讯QQ均可称是满足地无以伦比,世界第一且前无古人。每个新版本的QQ,如果你足够细心,都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细节或者创新,这是为什么QQ愈发完美的原因。

然后我就想到了一点题外话,前几天有个新闻,说Facebook正式推出“与好友一起听歌”的创新功能,一时间备受好评。事实上这个功能国内的腾讯QQ更早前就一直实现。在较新版本的QQ客户端中,打开联系人或群聊天框,会发现在“发送图片”按钮旁边有个“点歌”按钮,就是一项类似功能,QQ对用户需求的挖掘实在令人惊叹。


放眼全球,科技行业,你见过什么产品能够风靡十数年后,有业内人讨论起谁人、何种产品能打败QQ时,大家都是一脸绝望?恐怕找不到。这么一看,我甚至觉得说不定前面那里可以加上四个字了:后无来者。

有异议请提,尽量作答。

热门问答:
问:微信 4.5 版,为什么把「实时对讲机」作为重要更新功能进行推荐?它是大多数用户需要的功能吗?
答:update:本文经授权,现发表于雷锋网(微信,成也腾讯,败也腾讯),感谢大家的支持。

刚好我最近对虚拟运营商这块关注比较多(因为我们团队正着眼于此创业),所以就在答题的基础上多写一点。

欢呼雀跃觉得这个是功能是革命性创举的人一定是没有用过Line的。

其实Line自从拥有语音功能一开始就是通话功能,而非对讲功能,这固然有日韩网络质量比较好的缘故,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Line初期不涉及中国大陆市场,没有强有力的力量去束缚它,所以它一上来就虎视眈眈想取代传统的通话、短信功能。

那么微信想不想呢?

想,但是,不能!

因为本来微信的短信功能已经让运营商很有危机感了,要是上来就直接露出獠牙,移动联通会不会学AT&T对iOS的Facetime一样作出限制呢?说不好。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那就先搞个对讲机的模式,慢慢的由短信-语音短信-语音通话三阶段过渡吧。

因为微信终究是腾讯的微信,是腾讯的二次创业,它有足够的耐心,它可以等到运营商无法再对它指手画脚之后再迅速占领市场。

那么,是Line与360的合作让运营商对微信无话可说了吗?是,但不仅仅是,更大的松动来自最近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征求意见稿。

其中明确要求“基础企业应保证与至少2家以上转售企业开展合作;基础企业向转售企业提供的业务接入质量不得低于自营业务的接入质量;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根据转售企业的需求,结合码号资源情况,分配连续号码资源或整个号段供其使用;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给予转售企业的批发价格水平应低于其当地公众市场上同类业务的最优惠零售价格水平等。”

据说2013年年中就会发放第一批牌照,那么到底花落谁家就看这几个月的功夫了,而之前盛传腾讯可能拿不到这个虚拟运营商牌照,因为它最大股东不是中国人,本质是外资企业,所以最近动作频频,甚至急不可耐的造成已有事实以实现抢跑的似乎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我想好好比较一下Wechat,Line和Skype,同时也是为我们刚刚起步的创业做一下宣传,一来看有没有用户愿意尝试我们的新技术,二来看有没有个人或者公司愿意和我们合作,来从虚拟运营商这个金矿中分得一杯羹。

我在别的地方曾经说过:

“360与Line的合作,Tom和Skype的合作,本质上都是对于政策的规避。

微信的对讲机是戴着脚链跳舞的产物,当然没有自由舞蹈的Line来的优美。”

那么假如打开了这个脚链,微信或者Line能取代电话吗?

不能!真正能取代电话的,依旧是Skype!

这就是兼容性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是网络电话,那没有问题,可是当绝大多数人依旧是普通电话的时候,你只能通过网络来聊天而不能和普通电话用户交流,那么作为后进者的你永远无法取代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电话,说白了,就是大力士死在了孩提时期。

只有当你一步一步蚕食掉了传统电话的份额,有一天让其成为可以舍弃的少数的时候才能够宣布对它的放弃。

而我们目前已经在技术上解决了与传统电话的兼容性问题,(举例说就是客户可以拿着自己的3G或者4G的iPad、iPad mini完全像手机一样使用,包括给普通手机打接电话、收发短信等等,这是比Skype更普适的技术),而且运行表现相当良好。(好吧,我想这个主要是因为用户人数比较少=  =我们只租了一个上海电信的服务器就搞定了,不过还是欢迎更多的用户来尝试,我们也会相应增加服务器台数。)

虽然我们通过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原本的政策限制,不过还是希望可以通过虚拟运营商资格来为客户获得更低的价格、更稳定的服务。

但是我们目前只是几个新新人类组成的团队,而取得牌照的要求中明确了需要有能够服务全国的客服、及时有效的反馈等要求,所以目前似乎只有苏宁国美等大型销售公司有这个意愿的同时具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靠谱的合作者(无论是个人开发者还是大公司老板),来共享这座有待开掘的宝藏。(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手机制造厂商来说,他们的产品如果和我们的技术集成,将会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其革新程度不亚于iPad mini打接电话)

无论如何,香港,弹丸之地,众多虚拟运营商都可以活下去,中国大陆如此广阔的市场,哪怕能够分到小小的一杯羹,那也是巨大的收益,更何况,我们拥有比他们更加先进的技术,只是希望,我们辛辛苦苦、废寝忘食好不容易在技术上取得的领先不会被政策的限制所抵消。


本文收录于颠覆还是共存,移动互联时代的虚拟运营商之思考的收藏夹,还有更多好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


全新的知乎 iPhone 客户端 2.0 版本, 让您可以直接注册知乎账号, 加入这个奇妙的社区, 并且在手机上, 以更酷的方式, 随时随地, 享受交流和发现知识的乐趣。通过知乎 iPhone 端, 您能够查看每日热门问答, 获取最酷的知识, 参与最神奇的问答讨论,更多神奇的问答请点击:
中国合伙人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6-9 06:1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