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阳修与宜兴紫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0: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情左肩 于 2010-12-15 11:40 编辑

    近日读欧公诗词,发现有“喜若紫瓯呤且,羡君潇洒有余清”句,细品之余,诗中的“紫瓯”应该是宜兴的紫砂茶具!!
    一直以为紫砂在由明代才崛起,一直以为宋代斗茶之风盛行,用的建窑的黑釉。百度一番,原来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址发掘出大量紫砂陶片,其断代时间为北宋中期,直接证明紫砂器始于北宋时期!!原来北宋的欧公早就用宜兴的紫砂茶具品茗论道了!!
    紫砂器真正兴起在明代中期,这些不但有实物遗存,而且还有较可靠的文字记载。在中国古代茶书中,对紫砂器的记载始见万历十五年许次纡的《茶疏》:“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所作,颇极精之。”其后,在各时期的茶书中对紫砂顺的专门描述和记载陆续增多,并有系统阐述紫砂器的专著问世,明代周高起《阳羡名壶系》和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是其中最著名的二种。句中的“龚春”、“大彬”皆是明代制壶大师!!
  明初,朱元璋改团茶为散茶,改变了中国人的饮茶方式,饮茶方式的改变也带动了茶具的改革,紫砂正是这时被人所认识,喜爱,制作工艺达到高峰,大师也层出不穷!!
  及到明代中期,文人也参与紫砂器的制作活动,除了邀请名家艺匠特别制作外,大多文人是自己亲自设计外形,题刻书画,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器的外在鉴赏价值。这样,也就使一些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艺匠同时成为制作紫砂精器的大家,象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鸿寿、杨彭年等都是兼具文人艺匠双重身份的紫砂制作大师。文人对紫创作的参与,同时促进了茶文化与文学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凑合附加,而是气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识的交融。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朴典雅,凝着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气韵,文人在冲泡品饮的意境中寻求到了天地间神逸的心灵感受。
  紫砂陶的制作工艺还得从紫砂土说起,紫砂陶所用原料是由紫泥、绿泥(本山绿)、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紫砂泥料产于石岩下夹存于甲泥矿层中。本山绿是紫泥层的夹脂,故本山绿泥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红泥产于嫩泥矿底部泥料层中,质坚如石,故有朱红泥之称,紫砂泥属于高岭土,石英云母类型。其特点含铁量较高颗料较粗,故其它陶土不能比美。紫泥、绿泥、红泥三种原料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互相配比掺和使用。刚开采的紫砂泥料不能用水直接膨润,要散放露天,风化陈腐几个月,然后粉碎,过筛、加水拌和加工成坯伯(半成品)即可制伯。紫砂器不需上釉,经窑烧成1100℃至1200℃氧化焰烧成就可得到色泽雅致、质地坚细耐用的紫砂器。紫砂的色泽以紫红色为主,因而称为紫砂陶,由于原料的不同配比掺搭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深紫栗色、梨皮、海棠红、天青、青灰、墨绿、黛黑等等不同的颜色。
  紫砂泥优良性能及特点表现在:1.可塑性能,比其它陶瓷原料或粘土更听话,允许成型范围极宽,比一般陶土不同,经高温烧成不易变型,成品和坯体收缩率仅为百分之十。2.紫砂器经高温烧成后,成品能保持百分之二的吸水率,和百分之二的气孔率。3.紫砂器里外均不上釉,用作茶具,其没出物不会产生某种不良影响。4.紫砂器能经受冷热急变,冬天泡茶决无爆裂之虑,能放在文火上炖烧不会炸损,由于传热缓慢,使用时握摸不易炙手。5.紫砂壶经久耐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于是器身玉色晶光,气息温雅。
  紫砂壶造形大体分为:几何型、自然型、筋纹型!
  几何型,俗称为光货,光货的设计制作是最能鉴别功力的,光货是指整个徒刑中不同形体部位,要求是每个过程都要做到有骨有肉,骨肉亭均,都要有自己的特质、性格和规范,这些明确要求就要看简单的线形,比较丰富的内容,供人们审视功力优劣,审美情趣因人而异,功力优劣难以强求一致,但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应该到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在变化中求统一,如传统的掇球,竹鼓壶、汉君壶、合盘壶、四方壶、提璧壶、洋桶等等。
  自然型的茶具比较直接摸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形的基本形态,行话称为“花货”。在这一类作品中摸拟客观形象时,又分为二种,一种是直接将某一种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如南瓜壶、柿扁壶、梅段壶,另一种是几何类,在壶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手法的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如常青壶、报春壶、梅型壶、竹节壶等等。按紫砂茶具特有的形式美加以整理,通常说是变型处理。
  筋纹型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型体处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菱花式壶,第二种是菊或瓜果类式的纹样制作的壶,第三种是第二种的变态,筋纹与筋纹之间呈凹进的元线条状。

  鉴定紫砂壶优劣标准可归纳为四个要素;三个主要因素,五个字来概括;
  1、四个要素:如果抽象地讲此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要素。“形”即形式的美,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的意味。“气”即气质,壶艺所有内涵的本质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底、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以上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完美的好作品。
  2、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
  完美的形象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相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衫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执握、壶的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什么是正宗紫砂、紫砂泥原料的性能、化学成份,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紫砂壶泡、注茗的功能、壶的造型、色的色泽、工艺技巧、以及装饰手段、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欣赏紫砂、亦浅、亦深、亦玄、亦神,关健在于你如何进入赏壶之门,来加于体会。紫砂壶历来多分成四个档次:日用品壶(即大路货)、工艺品壶(即细货)、特艺品(即名人名家的作品)、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的作品)。用五字法来概括:即,“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于艺术标准,后一个字为功标准。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技法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优越性能更重要,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多有,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的关健不在于氧化铁,而在于紫砂的“砂”字。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由于原材料油,带来的功能效用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应该是紫砂泥质的优劣。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样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即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笔者认为古最佳,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该是茶道 所追求的意境,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紫砂壶的造形全凭感觉,制壶的讲等样,等势,按造形学讲就是“均衡”。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名俗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是“工”。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而紫砂壶的造形技法与国画之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如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原素,在此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杨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念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合格紫砂壶。按照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特殊要求,壶嘴与扳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以上这些都属于手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是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有二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优劣,壶的制作者、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紫砂壶面上题词内容,镌刻的书画内涵和印款。紫的装饰艺术也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后部分,它具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四化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了看神经质泥色、造形、制作的功夫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等方面。所以一把紫砂壶的欣赏能带给人们更多更美的享受。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的新品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制作艺人只讲究造形美而往往忽视功能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公平直接影响此砂壶功能的发挥,的的紫砂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应于紫砂壶具有很强实用性。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了,所以千万不要忽视紫砂壶的功能美。紫砂壶的功能美有那些表现呢?1.容量适度。2.高矮得当。3.口盖得严紧。4.出水要流畅。按目前大多饮茶者的习惯而言,一般容量最好在200-35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在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劳。故称为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易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壶口溢出,壶嘴出水也很关健,凡此种种都属于功能美的标准。

  紫砂壶已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受人青睐的国粹,收藏名壶已成了人们精神享受上的一种乐趣。许多人竟相高价收购名壶珍藏犹如五十年前的上海一样,出现“一两紫砂一两金”的身价。改革开放以来为台湾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华裔嗜茶者,提供了寻觅他们梦寐以求制作精巧的紫砂壶的大好机遇。据有关资料透露,仅台湾一地嗜茶者竟高达八百万之众,喜欢和参加集壶者竟达二十万人之多。而且每个县多成立“紫砂协会”。有的地方每年还举办“斗壶比赛”,比谁藏得多,比谁收藏的名壶好,紫砂壶品茗之宠物,真是“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在台湾从上层人士到富商巨贾,仿者日众,趋之若鹜。紫砂壶热顿即掀起了狂潮,巅峰迭起,紫砂壶,特别是名壶身价与日俱增,按几何级翻番,而且非常“抢手”。紫砂壶的故乡宜兴,自然成为海外众多紫砂收藏家、壶痴及壶迷们向往的“热土”。早在五六十年代,顾景舟的紫砂壶每只价在10元以内,几年前顾景舟的艺壶在台湾售价每只高达674000台币。
  怎样选用紫砂壶呢?一般选壶不必过分讲究,若以名为贵,或以稀为贵,那是古董收藏家的事。一般选壶只要是把好紫砂壶用于泡茶善于蕴味育香;使用经久后,越会光润古雅,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精神和艺术上的享受和无穷乐趣。
  选壶的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1、购置新壶,壶的造形与外观要美,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为佳。2、壶的质地、胎骨要坚实,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拨壶盖,以音响铿锵轻扬,壶声听来悦耳者为佳。3、选壶时应首先闻闻壶内有无怪味,一般新壶可略带一点土气味,但可选用。若火烧味,油沫味或人工着色的怪味则不可取。4、壶的精密度要好,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蕴味。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都表示精密度高。5、壶的出水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滚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6、壶把的力度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水时的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则佳,反则不佳。7、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为佳,紫砂壶泡茶,一般是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底者较宜泡重滋味的,如乌龙、铁观音等。

 怎样使用新壶以及养壶方法

  1、新壶新泡首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重香气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讲究的话,都应专门有备泡的壶,同时也可使新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用小火煮壶,将茶叶同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等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随自然阴干后即可使用。2、新壶使用时应首先用茶汤烫煮一番,一则可除新的烟土味和洗涤除污后即可使用。3、旧壶重新使用,应做到每次泡完茶后,将茶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4、注意“壶内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后,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但如果维护不当,壶内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5、把茶渣摆存在壶内来养壶,这种方法绝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内易发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壶能吸附热香茶味,所以残渣剩味实无益于紫砂壶。6、壶在使用时应做到经常擦试,并应不断用手抚摸,久后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自然光泽,浑朴润雅,更能耐人寻味。7、在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可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试,然后放于干燥通风又无异味处阴干,久而久之,你自然会与这把壶发生较深厚的感情。
  紫砂收藏有哪些标准,哪些是属收藏范围?收藏若以名为贵或以稀为贵,那就要与经济实力相吻合,如收藏一件名壶大师的一件真品,其代价就目前市场而言,在中等城市中能买到一套标准住房,一件名家的作品也能把一个小家庭装备成现代化家庭。所以目前收藏名家大师紫砂壶,跟目前收藏书画大师的书画一样,高贵,名家大师所作珍品壶一般人也是很少能看得见,所以说名家大师的珍品壶和古今书画大师珍品画一样,只有在博物馆展览时才能见得到。从古至今历史地看紫砂壶的工艺鉴赏一向是分三个层次,一是高雅的艺术层次,它必须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入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品,方算得上乘精品。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壶。在理指普通产品,既按地方风格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作技艺一般,广泛流行民间的紫砂壶。收藏本身就有二种目的,一种是有经济实力,把目前所有很高价值的工艺品收藏。第二种是喜欢艺术,但实力不够,笔者认为按上述所讲要领,如果你自己能把握得当,把自己所爱较好的壶,通过用、养的方法来进行把玩,使用最后也能达到可收藏的标准和目的。


本有很多紫砂图片给大家欣赏,不能传上来,只能发个链接大家可以去这欣赏紫砂艺术!!

蜀山人家紫砂壶庄

附:
[茶.文化]紫砂随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转载)
    在现代社会,作为商品的紫砂陶器的精神属性,越来越高于它的物质属性,人们今天购买紫砂壶看重的并不完全是它的实用性,而是素面素心的紫砂壶能舒缓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调节紧张的精神状态。
    紫砂壶寄托了现代人对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怀念。
    现在紫砂市场的繁荣,实质是传统文化的复归,是现代人渴望心灵的慰藉。
    科技愈发展,传统的手工艺愈显珍贵和重要。紫砂陶与现代工业比较,它的经济意义是微不足道的。过去人们买紫砂壶主要为了实用,现在人们更多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在现代人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蕴涵理性、和谐与美感的紫砂陶艺,对人的精神产生的调节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伴人休憩,也给人灵魂以安宁。
  二、紫砂经济与紫砂文化
    我总想向人们说明,发展紫砂经济与发展紫砂文化是两个概念,它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却是两码事。
    紫砂经济的增长不能直接代表紫砂文化的发展,紫砂文化的研究对紫砂经济的发展起着很直接的内在关键作用,但它又不能反映出直接的经济效益。
    如果假借紫砂文化作幌子,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这种“商业文化”实际上伤害了紫砂的健康发展,直接损伤了紫砂爱好者的经济利益和紫砂感情。
    真正的紫砂陶是有精神、有气质的,紫砂与中国茶文化一体化,同时浸透了中国文字、书法和绘画艺术,更是儒、道、释等人文精神的载体,而根植于民间的紫砂手工工艺清新质朴的品格,则来源于生命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从而构成紫砂陶器一以贯之的灵魂,即紫砂文化。
  三、紫砂的现状
    目前紫砂工艺发展是历史上最繁荣、最昌盛的时期,泥绘工艺、点彩工艺相继出现,装饰方法也多样化了,泥浆、涂料喷绘,西方抽象派艺术手段等,与传统的工艺技法完全不同。
    农村的能工巧匠、越来越多的外地陶工、艺术学院的学生、甚至一些“洋学徒”的涌入,使紫砂新工艺、新品种层出不穷。
    紫砂工艺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不仅要学习工艺,还要学习理论,学习其他的艺术,还要向外国人学,学习是为了融会贯通,提高工艺创新能力,只做不提高就会跟不上时代。
    紫砂陶艺的国际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与欧美、日韩、以色列、澳大利亚及台湾、香港地区的交流更为密切。宜兴紫砂工艺师的足迹近年来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紫砂工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我们既感到世界陶艺的万千气象,也从国外陶艺家那里更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紫砂工艺的崇高地位,东西方艺术思想和陶艺交流,开辟了紫砂工艺发展的新时代。
  四、紫砂是文人工艺品
    紫砂的历史是有文化人支撑而形成的历史。紫砂的造型、品种等也是由文化人来参与的,供春受吴颐山的影响,时大彬也是游娄东后与当时的文化名人接触之后才有精品呈现的。
    所以我说紫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艺品,而是“文人工艺品”。
  五、好壶坏的标准
    如何看待茶壶的好坏?有人列举了许多标准,如造型是否完整,做工是否细腻,壶身是否光滑,壶盖是否严密…...如果是实用品,我想这些标准是可以的。但是,上升到艺术品,这个标准有时就是骗人的!艺术很难有一二三四的标准。看上去的缺陷,有时偏偏是精品。
    20世纪80年代,我在广东参加轻工业部召集的、制定“艺术陶瓷评定标准”的讨论,讨论到最后,对好的作品的认定,大家只能说“目测舒服”;这是因人而异的感觉,不能作为标准定语。好壶坏壶是在比较中,在欣赏人的眼中和心中领略出来的。
  六、不要把紫砂泥与田黄石、鸡血石相比
    许多爱壶者日渐关心茶壶的泥料问题。行内人谈紫砂原料、它既简单又奥秘。
  说简单,它单矿原成泥,是大自然为人类配制好的直接可用的矿土,加工粉碎后就成可塑之泥,只是有优差档次之分而已。
    说它奥秘,就是很多做壶人谈不清它的来龙去脉,而要谈清这一点非有相当的学问不可。
    总之,谈紫砂原料,切不可把它与田黄、鸡血石相提并论,也不要一提到着色化工原料,就有辐射或中毒伤人的联想。
    特优原料的特点,对于做壶人来说,就在于制作加工时能得心应手,烧成后色泽纯正,泡茶使用时养壶易显效果。
  七、好的紫砂泥两百年也用不完
    近来有宜兴紫砂泥会在不久的将来开采殆尽的危言,这是不可能的。
    市场上做紫砂的泥有几十元一吨的,也有几万元一吨的,差的泥料做普通低价的商品壶,好的泥料只有名家们用得起,而名家们做壶实在有限,一年才能用掉多少泥?
    宜兴是个紫砂矿藏特别丰富的地方,有了好的泥,名家们都会采购一大批,一般而言,不要说这辈子,就连子孙们用的泥都备好了,所以一两百年里宜兴名家及后代多会用好泥造壶。
  八、爱护紫砂,就要尊重紫砂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紫砂艺术也不例外。有些作品靠吹、靠编、靠代工,靠抄袭,人为地搞出突进、突发、突变的火爆的“表面繁荣”,这是在破坏规律,妨碍紫砂的健康发展。
    对名人名作的认识,应该是要先有名作,才能出现名人,又不是所有名人的作品全都是名作。这里面就会显现出内行与外行的区别、收藏标准的区别、鉴定标准的区别。
    紫砂光明的前途,需要一大批脚踏实地地、实心实意地追求创新,追求质量,靠自身的行动,靠自身的实力,靠自身的聪明才智,持之以恒的、辛勤抟埴的艺术家,才会出现很多好的作品。
  九、紫砂的隐忧
    紫砂热也隐含着危险性,尤其是炒作太严重,有的艺人甚至在拍卖会上暗中操作,自己举牌抬高身价;有的人根本没有学过作坯,却在媒体上炒作成制壶高手;有的人不承认自己是民间艺人,把“工艺美术师”的“工艺”两个字拿掉,惟恐掉了身价,等等。其实我们就是民间艺人,强就强在传统手工艺的技能上,这正是使艺术家折服的原因所在。
    台湾的教训值得借鉴,当年喜欢的人多,价格也高,一些不法商人千方百计地哄抬价格,弄虚作假,鱼目混珠,误导诱骗,物非所值,时间长了,受骗上当的人觉悟了,接下来就必定会市场萧条。以往台湾的路,就是从紫砂热到紫砂乱,接着紫砂死。在大陆,我们要防止走这样的老路。商人捞一把,行情不好就转行赚别的钱,而我们要对紫砂有一份责任感,我们还有徒弟和子孙要吃这碗饭。
  十、差不多一样的紫砂壶,价格悬殊的原因
   这与用什么原料有些关系。比如,用陶土和紫砂泥,肯定价格不一样。但泥料的差价在总价格上的差别比例并不悬殊,一把壶的用料也就相差一两百元。更多的因素是要看,壶是谁做的,做的过程如何。紫砂壶,可以分成实用品、工艺品、艺术品。做壶的人,也能排出这样的金字塔。国内紫砂领域总共不超过10个大师,亲手做的壶一年不超过100个,而工厂里可以成千上万的烧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5 10:47:55 | 只看该作者
{:1_148:}相公发帖了,我来顶的,可是太长了{:1_161:}
板凳
发表于 2010-12-15 10:54:03 | 只看该作者
{:1_149:}很专业。就记得以前宿舍一同学带来泡茶的,是个小紫砂壶。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0:5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氧シ氣 的帖子

顶了就好!!{:1_204:}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11:0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乱星飞夜 的帖子

我很喜欢传统的东西,特别是这些有着传统文化的东西!!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紫砂壶吧!!
6#
发表于 2010-12-15 11:11:08 | 只看该作者
在过几十年在研究吧。现在找不到喝茶的兴致。
7#
发表于 2010-12-15 11: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爱情左肩 的帖子

我也喝茶,有人送个来就好了
8#
发表于 2010-12-15 11:14:54 | 只看该作者
{:1_149:}我就喜欢新茶的清香和普洱的那种淡淡的霉味,其他的都不是很喜欢。
9#
发表于 2010-12-15 12:17:42 | 只看该作者
宜兴的紫砂非常不错
10#
发表于 2010-12-15 12:40:07 | 只看该作者
真长啊,我也会喝点茶,家里的长辈好像都挺喜欢喝茶的,不过用紫砂的少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11 02:2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