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尚化的“花瓶”演员我们需不需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9:4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娱乐圈有这样一群女星,她们没有很多作品,不用忙着拍戏、出唱片、巡演,依旧能稳坐各大秀场头排交椅,光鲜亮丽地游走在各大时尚场合及红毯颁奖首映礼上。她们的穿着就是名片,她们的名字就是作品,而她们的亮相就是收入。她们的存在在好莱坞被称作是“Mocktress”——以演员的名义承担着模特的身份。而放眼华语明星圈,我们惊讶地发现其实身边的Mocktress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不务正业”还是“跨界发展”?经过我们一番调查,本刊认为,无论Mocktress本来的定性如何,如果在华语圈有这种类型的“花瓶演员”出现,这或许都是中国时尚圈能再下一城的标志。
  采写_本刊记者 邱致理 张燕 实习生 张灵
  “百万美元宝贝”靠时尚活动也能修炼成功
  这个最新的词语来源于国外的杂志。明星出席时尚秀和品牌推广活动等收取出场费早已不是秘密。但美国娱乐杂志《Hollywood Reporter》发现,演艺界内许多女演员凭借艳丽光鲜的打扮成为时尚明星坐在时尚发布会前排,踏在没有出演的电影首映红毯,为时尚名店剪彩等各种活动并以此赚大钱,而本职表演工作却鲜有佳作甚至已完全放弃。杂志为这些女明星取了新名号“Mocktress” ,集合model 模特和actress 女演员两词,意指她们的工作堪比模特,而非名正言顺称之为真正的演员。需要指出的是,《Hollywood Reporter》觉得Mocktress多少是不务正业的,多少带着嘲弄她们的意思。
  他们以Jessica Alba 和Kate Bosworth 为典型讲述Mocktress的工作收入现状。就她们近期的活动来说,Jessica Alba 去年6月出席了Montblanc 北京旗舰店的开幕,而和Topshop 合作无间的Kate Bosworth 今年2月为品牌洛杉矶旗舰店开幕撑场,两人这两次公开露面的酬金都是10万美元。据《Hollywood Reporter》统计,Jessica Alba 2012年参加了43场类似的时尚活动,频率高达几乎每周一场,单凭这些活动收入就达430万美元,凭借此渠道的轻松收入已经可以使她们不用拍戏赚辛苦钱。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出场费最高的Mocktress并非以上两位漂亮的时尚明星,而是以2003年青春电视剧《The O.C. 》(《橘子郡男孩》)一炮而红的Rachel Bilson,她的单次出场费居然高达15万美元——一个作品不多却商业活动身价高达百万人民币的案例,在中国娱乐圈和时尚圈是难以想象的,Mocktress的出现打破了普世的知名度与身价之间的天平原则,将传统的逻辑与理性踩在脚下。
  或许时尚的宠儿就是有这样的专利,没有作品依然可以傲视各种舞台。
  华语圈有没有Mocktress
  演员出身,每个都拿影帝影后,名载史册,这不可能。但如果演员在自我发展中,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好的道路,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这一点来看未必不是积极的。就好像郭敬明即便一辈子都拿不到诺贝尔奖,也不能证明他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家。Mocktress就是一种演员对自我价值和市场定位的重新判定,她们丰富了人们对于职业目标和可能性的认知,倒退到十年前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会有Mocktress这样的存在,而事实上在中国时尚圈的蓬勃发展下,这样一群人的队伍可能正在壮大。虽然《好莱坞报道》用讽刺的语气嘲讽了Mocktress们的“不务正业”,但就华语圈的情况看来,如果真有Mocktress,可能也代表中国时尚圈未来的兴盛。
  从字义来看,Mocktress既需要明星有演员(从广义上来说是艺人)的身份,又需要有在时尚上的示范意义。Mocktress是个舶来词,因为时尚圈就是舶来品。以前中国没有时尚,没有时尚圈,但当中国俨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当中国超模迈着挺傲的猫步走在所有国际时装周大牌秀场的T台上,当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探路,中国时尚圈起步渐成,我们也终于看到有那样一批女星被时代推到了舞台的跟前,越来越专业的包装、越来越清醒的定位、越来越有辨识的头脑。在密集闪光灯轰炸出来的一张又一张华美照片之下,你无法否认,大部分人对她们在各大秀场上的表现,比她们的演艺作品更印象深刻。
  放眼华语圈的Mocktress,吴佩慈、熊黛林、林志玲为首的一批港台女星是最中坚的代表。她们是具象化的白富美,作品很少,却永远能第一时间拿到各大品牌的那张VIP邀请函。吴佩慈,19岁以“九头身美少女”的头衔出道,在娱乐圈纵横16年却没有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2007年她开始转向时尚圈和主持界,那些看上去更轻松的工作似乎更能让她凹凸有致的魔鬼身材有所发挥。所以,戏剧表演平平,电影里永远只能演女主角“闺密”的吴佩慈不仅没有“失业”,反而在时尚领域里越战越勇,前两年上海北京的各大时尚品牌活动中,几乎每两三场就有吴佩慈的身影,成为名副其实的“party queen”。同类状况的还有著名的前天王嫂熊黛林,模特出道的她早年最多只能在大牌歌手的MV中当女主角,凭借和郭富城的绯闻在香港娱乐圈杀出一条血路,自此活动邀约不断。这一点,台湾的林志玲和后来熊黛林的同门师妹Angelababy几乎走的是完全一样的路线,外形条件骄人的她们一边小心经营着自己身上的话题,一边也开始进军影视圈,用一两部作品(最好有大制作)垫底,以此来累积自己的知名度是Mocktress保持自己活性的方式。花瓶没关系,但重要的是她们是很努力的花瓶,而且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港台地区时尚圈较为成熟的机制和氛围为Mockress的生存提供了必需的土壤。曾几何时,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港台地区的时尚圈起码比内地快进了十年,虽然现在这个差距正在越缩越小,但更多国际品牌的入驻,更早地接触国际一线潮流,更多本土设计师及本地时尚品牌的繁荣,都促成了港台明星及普通年轻人对时尚嗅觉的培养也比我们早了几十年。Mocktress除了需要成熟的团队去打造,自身对时尚的敏锐感触和表现力也必不可少,成熟的造型师、专业团队是港台地区较为普遍的时尚优势。国外能叫价的Mocktress,不仅个个都是街拍达人,还得时刻有时尚话题和事件在自己身上发生,这不是撞大运,是成熟的环境、机制及深入骨髓的时尚氛围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吴佩慈们之所以有深得品牌商喜爱的这份聪明,正是这个潜移默化的环境培养了她们的“觉悟”。
  相比港台地区较为成熟的Mocktress群体,倪妮、董洁、姚晨、张雨绮等为代表的内地新贵还正处于“发芽”的发育阶段。奢侈品集团疯狂进入中国这个巨大的金矿,全世界的消费重心都在往这里倾斜,各大时尚品牌在这里争夺曝光率和东方脸孔,女星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无形的时代力量推着走上了Mocktress的舞台,虽然这也许未必出自她们的本意。她们好似时尚工业催化出来的产品,形神兼备,却缺乏个性,有待时间和经验的打磨和培养。她们比港台女星们更看重自己的作品,《金陵十三钗》之于倪妮、《白鹿原》之于张雨绮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天时地利人和却又如此之难,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章子怡或汤唯,在有一两部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却还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阶段时,这些女星们在等待下一部代表作的时候,已经不由自主地被品牌公关和经纪人们推上了秀场,比拍戏赚得更轻松的出场费很难不让人心动。而她们希望在时尚和演艺两边都能有所建树的心态,势必无法像真正的Mocktress那样活得轻松自在。而内地时尚圈与港台时尚圈的距离,决定了内地的Mocktress与港台的那批气质属性不尽相同,而像生为内地人却在香港长大的Angelababy却很好地摆脱了两种文化和环境差异之间的沟壑。
  事实上,没有被放在本文调查范围内计算的范冰冰,是我们认为目前内地经营得最成功的Mocktress,只是她在model和actress这两个层面都很强大,既有作为演员的产量和质量(国际电影节的影后多少是底气),又在年轻人中有作为时尚标签的示范效应,这两点的结合上,她成功地做到了双赢。
  华语圈需不需要Mocktress
  在时尚界看来,国内女星已渐成Mocktress趋势。例如其中张雨绮和倪妮是最常被品牌公关们提及的名字。对他们来说,倪妮和张雨绮的相似之处在于面孔新鲜,气质不俗,成名起点高,符合品牌诉求。资深公关L小姐分析,倪妮凭张艺谋电影出道,本来就颇受关注,本人形象美丽大气,加上又会流利英文,综合素质高,对十分缺乏新面孔的时尚界来说,她的出现无疑是强心针,加上和人气小生冯绍峰的恋爱曝光,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她这一年多未有新作品亮相的缺憾,令她的人气和话题始终维持在某个水准,这也是倪妮能够在作品真空期强势留在各大时尚杂志封面和品牌活动中间的关键原因。在出道不久,倪妮首先就受到DIOR的邀请,前往巴黎看秀,此后她又陆续两次成为DIOR秀场的头排来宾,品牌对她的重视可见一斑,另外LANCEL和SK-II也对倪妮抛出橄榄枝。而熟悉倪妮情况的身边人则透露,因为倪妮个性纯真爽朗,不论是品牌方还是杂志方,凡是跟她合作过的都会夸赞,称她是个努力争气的女孩,每次出席活动表现都落落大方,很符合品牌需求,所以品牌和杂志方都挺喜欢她的,也因此给予了她很多机会,这一点周刊也在品牌方面得到证实,不少公关都十分看好倪妮的未来,某个因种种原因错失与倪妮合作的品牌方至今还抱有遗憾,认定她的前途无限。但也有知情人透露,倪妮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并非她本人主动而为,就她个人的角度,她还是更喜欢多接一些好的角色,成为真正的电影演员,所以从2013年开始,倪妮连接出演了《我想和你好好的》、《等风来》两部电影。
  资深经纪人、品牌公关说法“国内的时尚产业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完全的Mocktress”
  娱乐圈资深人士唐先生认为,时尚活动需要穿得出好衣服,带得出现场焦点的人,“所以这些人(Mocktress)的存在是有其本身的价值的,她们背后带了很多故事,每次出现都能有话题,可以帮品牌的活动增色。”唐先生透露,例如吴佩慈其实一直有戏剧演出,只是大家印象不深刻而已,而且她很聪明,每个活动环节都能制造出一些正面的话题或议题,深得品牌商的欢迎。
  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公关坦言,就目前国内的时尚产业成熟程度而言,还不足以支撑一个艺人成为完全的Mocktress,“许多时尚品牌都在削减预算,即便是一线品牌,在邀请艺人方面的预算可能只限于一位一线明星30-40万而已,但对比一线艺人的报价,分分钟可能去到60万-80万,有的对外开价甚至达到百万,这中间是有很大落差的,所以除非大秀,通常一场时尚活动会更倾向于年轻一些准A咖的艺人,物美价廉。”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一线品牌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开店,范冰冰能去自然好,但其一场活动80万令很多品牌就望而却步,反而像张雨绮、倪妮这样的艺人就可变成主嘉宾独撑大局。但如果品牌选择在上海做一场重要纪念活动,张雨绮、倪妮这样的便只可能成为嘉宾中的一员了。
  另有公关也认为,像Jessica Alba那样没有任何代表作便能吃得开时尚圈的状况在国内很难发生,因为中国市场庞大而复杂,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对明星的认知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基本上来说,国内艺人要成为mocktress多多少少还是要有比较知名的作品,有一些群众基础,而且还得要有新的作品支撑,“即便是倪妮,如果再不没有新作品跟上,她也会在时尚圈减少曝光。”
  华语圈Mocktress市场价值
  汽车、手表、快消品才是国内Mocktress的收入主市场
  和欧美Mocktress不甚相同的还有,国内纯粹的时尚活动报酬并不高,许多一线品牌会以货品劵取代现金当做给艺人的酬金,而店内一款包的价格就开出天价,所以艺人参加活动拿实物的多,真正收到的现金相对少,还有相对多的时尚杂志活动,顶多也只有化妆费预算,并无报酬可拿,艺人频繁参与,只是冲着它是维持曝光量获取品牌资源的社交场。有公关透露,如今唯有汽车、手表品牌预算高,还有一些快消品,这才是国内Mocktress的收入主市场。
  常年做手表品牌及奢侈品营销的公关刘先生则认为,好的演员,不一定是好的时尚标签。好的时尚标签,也不一定是好演员。“当他们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张曼玉、梁朝伟,如果条件放宽一点,还能看到范冰冰、黄晓明。当然,这些可遇而不可求,不仅需要成功成熟的商业运作,还需要其本人足够聪明、灵活,甚至苛刻。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好演员和好的时尚标签,他们可以是在某方面特别强或者能多多少少兼顾一部分的。好演员的代表,比如刘青云,甚至王宝强——他们可能能演好戏,甚至也可以为大多数的普众消费品、快销品代言,但对于时尚品牌来说,适用度有限,你很难想象王宝强去看巴黎时装周的秀,也很难想象刘青云参加美白产品的发布会。”
  刘先生认为,Mocktress市场的繁荣得益于近年来国内时尚界的发展——“多年前我一直说,中国没有时尚圈,到今天,终于有了,虽然不成熟,但存在,也开始有了影响力,草根时尚标签,最佳的范本是香港的嫩模工业和内地的呛口小辣椒,她们有影响力,甚至直接可以带来流量;如果算是具有一定认知基础的时尚标签,可能就接近于现在所谓的Mocktress,一点点演员的身份,更多的时尚露面,前者帮助大多数人知道他们,后者是他们的工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以前我们所谓的名媛啊、淑女啊,其实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当然,现在商业包装的元素更多了一些。”
  虽然国内的Mocktress体系因为诞生不久略显“粗糙”,但不少公关界人士都认为这并非坏事,“在专业化的领域里突破是好事,不同领域的Mix也是一件成功的事情,这种跨界是一种良性的跨界,演员们根据自己的形象、特点作出职业生涯的全新规划,而且这种规划已经被大众所认可,或者起码已被少部分的精英阶层所认可。”刘先生表示。
  而作为品牌方,某奢侈品市场部经理T认为,好的演员更容易成为时尚标签,如果外形兼备那么事半功倍,如果有好的包装团队,那么达到效果的速度更快。“我曾经看过有一位外形不错,也很成功的青年男演员,穿着T-shirt参加品牌活动,我觉得这多少会限制他未来的全面发展,毕竟显得对品牌不够尊重,而且也肯定得不到品牌的尊重,如果他希望往这方面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回避。”

上一页12下一页余下全文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6-14 01: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