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你点点,这是2600元,购买你杨梅的钱。”6月23日,永丰县八江乡杨家岭村果业专业合作理事长张杜成从水果商手中接过几沓钞票,笑得合不拢嘴。
杨家岭村仅有251亩贫瘠的耕地,人均还不到八分田。山地仅有700亩且零散偏僻,在无区位优势、无矿产资源、无集体经济的情况下,村民如何发展致富?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期待、肩上的责任,使村级党组织必须思考如何带领群众拓宽致富门路。
排水沟、废坑塘、闲荒片……在农村,这些边边角角,一般都是扔垃圾、堆柴草的地方。杨家岭村级党组织针对村民无积累、无技术、无资金的实际村情,大力推广“边角经济”模式,在村民房前屋后、沟 渠路旁土地的“边角资源”做文章,探索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其成为“生金聚银”的宝地,破解了“三无”村的发展难题。
“现在根本见不到一丁点荒地,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了十几个品种的果树,由于管理科学,果树长得粗粗壮壮,整个村子变成了‘花果山’。”村民余树明指着满山的果树热情地介绍,“你们看,那片枇杷林上个月摘完,这边的杨梅也卖得非常不错,欢迎下次再来品尝板栗,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摇钱树’哟。”
为改变以往村民相互压价现象,该村在2007年成立了杨家岭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果业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杨家岭的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边角经济”发展果业的办法,让村庄隐形资源变为显性优势。目前,全村“边角资源”包含柑橘、杨梅、李子、枇杷、桃子、板栗等,年产水果10万公斤,村民仅发展“边角经济”就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子,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