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侗族婚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9:1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通过“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在我国侗族部分地区有“夜娶”、“夜嫁”的习惯。娶亲一般都夜行十余里,迎亲队伍到达新娘的团寨里,但团门紧闭(每个团盘问对答毕,女家宣布发亲。新娘头戴侗帕,颈挂项圈,身着大当迎亲队伍来到男家的门前,即鸣放鞭炮,新娘暂停门外片刻,这套为时十来分钟的仪式完毕,新娘才在鞭炮声中进入洞房,稍有意思的是,新娘新郎成亲,并不坐家(夫妻同居)。次日,新




贵州侗族婚俗
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通过"游方"(苗族)、"踩月亮"(苗族)、"趕表"(布依族)、"行歌坐月"(侗族)、对歌(各少数民族)等形式相互认识并建立爱情。一般还要qiu(求)父母同意,也有托媒说亲的,如土家族、水族等。
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fang(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zhe(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zou(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zhi(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現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罷,再进场另觅对象。
在我国侗族部分地区有“夜娶”、“夜嫁”的習惯。娶亲一般都是深夜。男家三十多人的迎亲队伍,除吹鼓手外,每人举着一个松明火把,穿山过坳,越溪串案,火红一片,活象一条翻腾跳跃的火龙;再加上唢呐锣鼓的敲打和吹奏,在这寂静的偏乡僻寨,越发显得欢快和火热。
夜行十余里,迎親队伍到达新娘的团寨里,但团门紧闭(每个团有一张大门)原来这里不可轻易进门,設有道道“歌卡”。迎亲队伍mei(每)經一道“歌卡”,都要对歌。一盘一对ying(应)答如流,方许进去,進了团門,是否接出新娘,还要费力气突破最后一关,因为新娘屋里对歌手云集,即兴盘问。什么古往今来,天文地理,时事政策,随意编成,脱口而出,这就需要迎亲的男家歌手随机应變,很快地巧妙地对答出来,方可发亲。这确shi(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盘问对答毕,女家宣布发亲。新娘头戴侗帕,颈挂項圈,身着大襟花边盛装,由女伴陪同,右手举着桐油纸伞(据闻可避邪),在鼓手热烈Huan(欢)快的吹奏下上路。如果在途中遇到另外一支迎亲队伍,新朗和新娘必须交换腰带,互相换喜。
当迎亲队伍来到男家的门前,即鸣放鞭炮,新娘暂停门外片刻,以等待“进门仪式”。一位五十开外的老人,负责举行迎亲仪式。
这套为时十來分钟的儀式完毕,新娘才在鞭炮声中進入洞房,稍事歇息便吃“半夜饭”。饭后便開始对歌。新娘和一群女伴在房里,新郎和一群男伴zai(在)门外,互相对唱,一直唱到次日凌晨。
有意思的是,新娘新郎成親,并不坐家(夫妻同居)。次日,新娘吃罷丰盛的“bai(百)盘宴”(来参加婚礼的人不帶其他贺礼,各带一盘最有侗乡特色的腌鱼、腌鸭、腌肉之類的东西,便由女伴陪同回娘家。以后新郎去女家做客,一旦女方有了身孕,新娘才一边挑着稻草(男耕)一边挑著纺车(女织)来到男家定居。從这时候起,才算是真正的夫妇。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8-15 18:1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