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状元父亲为何出家当和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1: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朝宣德年间,永丰县有个秀才名叫罗善平,因家境贫寒后来又科场失意,只得远离家乡亲人到外地当私塾先生。罗秀才家有妻子和一个儿子。妻子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知书识理,十分贤慧。儿子叫罗伦,还很幼小。由于山川阻隔,路途遥远,罗秀才平时很少回家探亲,家里一切事务,全由妻子料理。
    有一年岁末,罗善平满怀喜悦的心情从外地回家过年。一天,他觉得儿子罗伦已经七岁了,个子也长高了,就想让他先学习对句子,开窍头脑,再送他入村里的私塾读书,然后继续深造,将来求取功名,好光宗耀祖。因罗伦平日总是帮忙家务,从没学过对对子的方法,结果对出来的句子不是离题万里,就是令人啼笑皆非。罗善平顿时感到心灰意冷,怨恨自己与科举功名毫无缘份,错误地责怪儿子是头脑不开窍的低能儿,眼见家庭日后前途无望,经过再三思虑,终于抛妻别子,出家当和尚去了。
    罗善平的离家出走,给这个原本就十分贫穷的家庭带来很大的打击。起初,妻子十分悲伤,成天以泪洗面,后来渐渐地想开了,就坚强起来,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她除日夜辛勤地纺纱织布外,还千方百计教导儿子,开发他的智力。罗伦年纪虽小,却非常争气,每天上山砍柴放牛时,身边总带着书本,认真刻苦学习。长大后,由于得到名师的教诲与指点,进步很快。先在省试中考上举人,后来又往京都参加会试、殿试,终于高中状元,官拜翰林修撰之职,其时罗伦已经三十六岁。 有一次,罗状元衣锦还乡拜祖并为母亲做生日。消息传开,离家二十 八载的罗善平喜出望外,迅速返家探访。其时,看门的人不认识他,便入内通报说:有一个和尚来化缘。罗伦的母亲便慷慨地吩咐拿一千钱捐给他。谁知那和尚一直摇手,口中念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看门人再进去禀报,罗伦母亲以为那和尚嫌少,又吩咐再加一斗米给他。那和尚仍然不肯接受,但求亲眼看看新科状元的模样。正当看门的人左右为难之时,恰好罗状元身穿官服从大厅里走出来,和尚便抓紧时机把他认真地端详了一番。接着,和尚又提出要求:“有话想和罗太夫人当面说。”看门的人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这和尚也太不知理了,竟有如此非份之想,不予理睬。和尚无法,最后只得请求取文房四宝来让他留言。看门的人很不情愿地只拿出笔墨砚给他。和尚并不与其计较,随即磨好墨提笔在墙壁上端端正正地题了一首诗:
    一别家乡二八秋,
    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和尚题诗以后,依依不舍地把家园反复地看了几遍,心里感到既惭愧又欣慰,最后心安理得地转身往前走,一直没有回头。后来,罗伦和他的母亲获悉,赶紧来到大门口,看到这首诗后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和尚正是他们日夜思念至亲至爱的人,遂嘱咐家人四处寻觅,可那和尚早已不知去向。
    从此,“儿孙自有儿孙福”便成为一句俗语流传下来。它说明儿孙的智力和前程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长辈只能因势引导,切勿放任或强制,以免适得其反,后悔莫及。
    (注:罗伦在朝廷为官时,曾被贬到泉州任市舶司副提举。在泉期间,他多次亲自讲授理学,对泉州文化教育贡献很大,被人们尊称为“一峰先生”。后人还在他讲学的地方建造一座“一峰书院”,书院旧址今犹在。)
来源:井冈山报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5-5 00:1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