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丰的皇寮书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6:2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皇寮书院创建于唐代会昌四年(844年)前后,故址在永丰县坑田乡渝州村。据目前的史料查考,它是我市历史上创办最早的一所书院,也是我国最早由私人创办并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之一。关于皇寮书院的历史,历代吉安府志和永丰县志均有记载,但所记甚略,其中较为详细的记录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永丰县志》(王建中、刘绎编),其云:“皇寮书院在二都渝州,唐刘庆霖为吉州通判,流寓永丰,始建书院讲学,宋进士刘炎重修,周云、朱与言有记。”此记载虽说较为详细,但也不足五十字,至于书院创建者刘庆霖的生平事迹、书院的兴废事宜以及宋代周云和明代朱与言所撰写的《皇寮书院记》全文都一直未找到详细记录,鲜为人知。在永丰县坑田乡渝州村《吉丰二都渝州刘氏族谱》中,均有这些史料的祥细记载。

刘庆霖,讳泽,元和二年(807年)生,乾符五年(878年)殁。庆霖之曾祖昭明,始居蜀之明月峡(属古之四川渝州,今之重庆),祖父遡淮,父亲克己。庆霖为克己的次子,其兄庆源,其弟庆平。刘庆霖“幼颖敏,习举业。唐太和三年(829年)胄监。开成二年(838年)任庐陵郡倅。会昌四年(844年)六月奉诏裁减佐官,公在例,遂归,值寇乱道阻,弗获西迁。因家于箬山岭打石寨下居焉。”可见,庆霖生活于唐代末年,曾为胄监(国子监生员),后又出任庐陵(今江西吉安)郡倅(即郡佐,郡守的副职,相当于北宋之后的通判职务)。公元844年,庆霖被朝廷裁员,他本欲西归老家四川,但因唐末战乱频繁而受阻,而其时他的家眷和弟弟庆平均随官暂住在箬山岭的打石寨(今永丰县坑田乡渝州村)。在无法回归故里的情形下,庆霖一家定居于此,所以庆霖实为此地刘氏之一世祖。

庆霖定居打石寨后,从此不再出仕,隐居教授,教授乡里子弟及四方学者。后因其所居低湿狭小无以容纳四方慕名而来的学子,故其“于居之南开地数亩,建屋若干楹,依山俯溪,环植松竹,幽偏宏敝,规模壮观,不事雕斫,不施黝垩。廊庑斋房,经籍琴瑟,凡学殖之具,无不悉备。”可见当时的皇寮书院依山傍水而建,颇具规模,房屋数间,并有专门的斋房;还有专供院生使用的典籍教材和乐器等教具,以及必要的劳动农具,故“凡学殖之具,无不悉备”,足见书院的设备完善、功能齐全,所以引得四方学子“翕然师尊之”。因为庆霖自称为汉刘姓之宗室后裔,故书院取名为“皇寮书院”,以表明其为汉之宗室。

唐末及五代时期,皇寮书院曾屡次遭劫于兵火,以致一度成为杂草荆棘丛生之废墟。至宋代,庆霖之十二世孙刘炎(1071-1161年),字伯琬,习诗经,宋政和四年(1114年)举乡试,但累试不第,后归休于家,隐而不仕。刘炎每过书院旧址,常慨叹不已。绍兴五年(1135年)秋,他毅然决定在旧址上重修书院,“遂捐己赀,芟其荒芜,剪其荆棘,构屋若干楹,视旧有加割田五十亩,以资赡用,拨山一所,以备炊焚,置佃四家,罗吴萧许,以供役使经。”可见,重修后的书院规模更加扩大,房舍有十余间,学田增加了五十亩,另加学山一座,还有杂役数人。书院修建的所有匠工钱、缗米石砖瓦之费皆出于伯琬。刘炎的义举赢得了众人赞誉,以致“邑宰李侯谔与乡父老暨四方学者莫不嗟叹,思旧斯可以见,仁心义理之天不可泯者也。”因此,绍兴八年(1138年),时为广西诸路钤辖的同郡人周云还曾为书院写记。也正是在此时,刘炎为告诫刘氏子孙不忘祖籍地渝州(今重庆),故将打石寨更名为渝州。至明代景泰六年(1455年),时为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致政的同郡万安人朱舆言还应刘庆霖后裔孙旻、亮之请曾为书院写记。此记并未对皇寮书院在明代的发展状况作记述,只是对庆霖创办书院及刘炎重修书院之举进行歌颂和赞扬。据族谱记载,皇寮书院在明清时期仍是渝州的十景之一。据年长的村民回忆,民国时期皇寮书院尚存,但已沦为村民的居宅。现书院不在,遗迹犹存,原来的书院故址已经成为一片肥沃的粮田。(欧阳勇)

来源:井冈山报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5-4 21:09 , Processed in 0.9375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