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葛溪”与“双江”河名的辨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1: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葛溪”与“双江”河名的辨析

葛溪河已经被误叫多年了,自从我写出《葛溪河与双江(溪)的考证记》后,在永丰引起了一些反响。很多人说,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些事。不少人希望我为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提供更多更有力的依据,力争早日把误名的葛溪河恢复双江河名。当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葛溪河河名孰是孰非,是一个历史问题。是我们大家(含鄙人)不断认识,考证、斟酌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认识—认识—进一步认识的过程。
最近,我再次查阅斟酌了县志有关记载,同时访问考证了地形地貌,为此,再次得出结论:“葛溪河”确实是误名,应该恢复原名“双江”。
本来我县现存的清朝时期的县志和聂家尚存的清朝时期族谱是可靠依据。但是,有人说,聂家的族谱不可以作为依据(实际上,县志上很多记载是摘录于聂家族谱)。好,就不作为依据。那么县志总可以作为依据吧。我们先考证一下清朝时期纂修的永丰县志。
一、从永丰县志有关“葛溪”和“双溪”的记载开始考证
县志上的史料对葛溪和双溪这两条河实际上阐释的非常清楚明白。
我们先仔细斟酌“葛溪”的记载:
县志上对“葛溪”记载原文是:葛溪:在县治西北自阳山发源合流为双江绕城西达恩江以葛溪丹泉所出故名      
那么断句应该是:葛溪:在县治西北,自阳山发源,合流为双江,绕城西,达恩江,以葛溪丹泉所出,故名。
这段文,有三个关键字“合流为”。
“合流”:河流汇合,汇集到一条河。
“为”:查古汉语字典,应解释为:“ 成为,变成;叫做,称做”。
我对这段理解译文是:葛溪在古县城所在地的西北,它从阳山发源,与某河流(不知名,或叫杨家、聂家那边的河)汇合后,称做(或变成,成为、叫做,)双江,然后双江绕古城西面流入恩江。葛溪,因葛溪丹泉的泉水流入,所以命名为葛溪。
有人说“县志上在记载葛溪时,整段都是解释葛溪,叙述葛溪,既然是说葛溪,这条河就一定是叫葛溪”。我觉得这完全是曲解,不分析整句,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学术上是不允许的。
我认为整个这句中“合流为”这三个字很重要,它是转折点。是这句话的中心词。合流后,葛溪就应该是叫另一个名字了。县志上用了一个关键字“为”,即成为(或变成,称做、叫做,)双江了。
为了说明问题,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借助专家们对赣江、贡水、章江的译释来加深理解。我发现专家们对这些河的介绍,与我们永丰县志上对“葛溪” 的原文记载用词上几乎是一致的,可见在叙述河流时,文人一般都是用专用词语,也可以看出古人文笔的严谨。现将它们的译释抄录如下:
1、章贡合流说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章水和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左章右贡构成“赣”字。
2、赣江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出自江西省武夷山区的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汇合称赣江。
3、赣江,南北流贯江西省,在赣州由章水、贡水汇合而成。
4、章江一称被看做是赣江的支流,与赣江的另一支流在赣州城下汇合成赣江,
5、贡水发源于石城横江镇,称壬田河,在瑞金城区与黄沙河交汇,称绵水,绵水流经会昌,与发源于寻乌的湘水交汇,始称贡水,又称会昌江,之后在会昌庄口又接纳发源于安远的濂江,继而流经于都纳梅江,于都段又称雩江。贡水在赣县江口镇接纳平江,继而在茅店纳桃江,流入赣州市章贡区,在章贡区内俗称为东河,于八境台与章水交汇,始称赣江。
从上述可以看出,这些河流在合流后,几乎都改变了河名。
同样,参照上述河流的译释,那么,所谓的葛溪河就是:葛溪(不知名,大巡那边的河水)与某某河流(不知名,杨家、聂家那边的河水)汇合、交汇后,成为(或变成,称做、叫做)双江。这里说的非常明确,几乎是白话文了。
我们再仔细斟酌“双溪”的记载:
县志上对“双溪” 的原文记载是:双溪:恩江奔注源溯东南葛水溁洄流从东北夹抱邑城(恕我暂时截到这里为止,因为后面是说双溪水势的情景,为节约时间省去不论)三面至坤维而始汇焉暑雨时行山泉迸泻或从而波光并漾疑于剑合双龙或急而涛势相衡不异云淹万马徘徊川上殊足快覩榭倬汤阜有双溪春辗之啄。
那么断句应该是:双溪:恩江奔注源,溯东南葛水,溁洄流从东北夹抱邑城。
这段文,也有几个关键字:
“溯”: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溁洄”“ 溁”:水回旋。“洄”:会意。从水回 ,回亦声。本义:逆流而上。
我对这段理解译文是:双溪是奔流恩江河的源(只是之一,还有麻江等河流)。双溪的源头,逆着双溪的水流而上(上游)是从杨山东南方向流来的葛水(葛溪)。双溪水流回旋,从东北方向(站在河的位置上看)夹抱古县城。
为了突破我的“成见”,我曾经请教了永丰中学和永丰二中的老师(借此机会,衷心感谢两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的热情帮助),他们的译文与我的译文大致相同。在对 “葛溪”的译释基本上一致。不过,有关“双溪”的译释,大家在断句翻译时有的地方稍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葛溪在上游,双溪在下游;葛溪是双溪的源。
在这句里,还有两个方向词语曾经困惑着大家,那就是:“东南葛水”和“从东北夹抱邑城”。县志上记载阳山(杨山)是:“阳山在县西北二十里许,世传葛仙炼丹于此。上有集灵观、丹井亭、仙翁祠,绝顶有丹炉药臼之迹”。 县志上明明记载阳山在县西北方向,但是记载“双溪”怎么变成了东南方向。反复推敲,才明白:县志上记载“阳山”时是站在县城的方向看阳山,阳山当然在县城的西北方向。但是在记载“双溪”时,却站在河的位置上看阳山和县城。那么,“双溪”的上游“葛溪”的西岸,正好是阳山的东南面。“双溪”在流经县城时,它的东南岸,正好是县城的西北面。所以出现我们站在县城观河的反方向。也就是,站在县城看“阳山”,阳山在县城的西北方向;看“双溪”, 双溪在县城的西北方向。但是站在“双溪”的河上看阳山和县城,葛溪从阳山的东南面流经,双溪从县城的西北方向流经。有的人说有矛盾,弄明白之后就顺理成章了。
综上所述,有五点可以明确:㈠、双溪的上游是葛溪;㈡、葛溪从杨山发源,与杨家那边的那条河合流后成为(叫做)了双江;㈢、双江绕过城西边,最后流入恩江;㈣、整个這条河,葛溪是在上游,双江(双溪)是下游;㈤、葛溪没有直接流入到恩江河,它只是流入到双江(双溪)。是双江直接流入到恩江河。
二、从现实中考证“葛溪”、“双江”
有的人说:“因为有葛溪桥,所以这条河一定是葛溪河”。我认为不妥。这条河的河上明显还有六一桥、跃进桥、双江桥、聂家桥等桥,那么这条河就应该叫六一河、跃进河、双江河、聂家河等,这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以河名来命名桥名的情况有,但是说每座桥都是以河名来命名桥名是强词夺理,有悖事实。
我们再引用县志对葛溪桥的记载来看葛溪桥的桥名是怎么来的。县志上的记载是:
葛溪桥:旧名仙源。在县治大西门外,因葛溪丹泉经注,故名。元至年间,县尹何仲温架木梁建屋七间。明洪武间,知县蔡圯,正统间知县黄永从相续修葺。正德六年辛未,寇毁,邑人金延蔓修。嘉靖四十年辛酉复毁,署臣陈珣妻张氏修,崇祯末废于水。国朝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知县李巽臣砌石为梁。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北坊州同知徐泳川捐金用红石墁。嘉庆十六年辛未,民人程飞涛增修两旁石栏杆,又以鵞石墁。
这段记载文字很长,但是我们可以不去理论修桥过程的记载。我们只斟酌第一句话:“葛溪桥:旧名仙源。在县治大西门外,因葛溪丹泉经注,故名。”这句话中,说的很明白,葛溪桥是因为葛溪丹泉经注,所以取这个名。也就是说,因为葛溪丹泉的泉水流经而得名,并没有说是因为葛溪河河流流经而得名。泉与河是两个概念,河可以包含泉水,但是泉水只是河水的一部分。古人用词是很讲究的,泉与河的概念他们还是清楚的。为什么会取这个桥名,我翻阅了整个县志,县志在记载山水时,很大一部分的内容以记载仙的较多,这与古人崇拜仙,崇拜炼丹有关。
还有的人说:“葛溪河是一个流域,所以这条河一定是葛溪河”。我认为不符合事实。
葛溪河发源于杨山,杨山是一个不太高的山,据说离稜溪大概3里路左右。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从杨山发出的水大概有两支:
一支流到稜溪时,在稜溪与农源流经的水汇合。这条溪没有名,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叫什么名。但是叫葛溪又不太可能,因为它在稜溪与农源、坦源流出来的河流合汇,再经稜溪、奇背坑、杨家、聂家等地,明显是双溪的源。如果这条河是葛溪,那么从它的汇合地稜溪开始,一直到恩江河就毫无疑问是双江了。
另一支葛溪(实际上大家也不知道叫什么名),从杨山发出,流经丝毛坪、上大巡、下大巡等地,到郭家垅,再到开吉垅上。这条溪流出的水很小。据我考察和有的老年人回忆,过去它的流水很小,小到只有稻田旁边的小渠一样大。从这里可以看出,葛溪不可能是一个大流域。最多是一个很小的流域,它的流域不至于一直扩展到葛溪桥。
从考察地貌来看,开吉垅上那边所流的水,从杨山直接流来的水微乎其微,几乎象小沟里的水。现在所流的水为什么还有,究其原因,一部分是恩江渠的漏水,另一部分是两边居民的生活废水,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一条下水道。从永丰地图上看,它与同它合流后成为双江的另一条从农源、坦源、棱溪、奇背坑、杨家、聂家下来的不知名河水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从放大的永丰地图上可以看出,它就像人的盲肠,依附在这条从棱溪流下来的不知名河上。因此它不可能占主导地位,也不可能喧宾夺主叫葛溪河。
有的人说县志上记载葛溪源于阳山,不是杨山。它是不是指阳岭。还有的说地名志可能错了。从考察来看,阳山与杨山杨山应该是同一山。阳山与阳岭是两座坐落在不同地方的山。把阳岭误为了杨(阳)山,把从阳岭流下来的水视为了葛溪河是张冠李戴。为了更确切一些,我查阅了永丰地名志。                                
对阳岭,地名志记载: “阳岭海拔587.5米,……”。 从考察地貌来看,它的水流是从南昌排那边一直流到水陂头、花园、伍家洲等地,最后流到恩江。它的水根本不流经开吉陇上,也没有流到所谓葛溪河,所以不可能是葛溪河。
对杨山,地名志记载:“杨山海拔278.7米,清同治十三年《永丰县志》世传葛仙炼丹于此。上有集灵观、丹并亭、仙翁柌,绝顶有丹炉药臼之迹”。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阳山应该是杨山,音同字不同;但是杨山与阳岭是两座不同的山,不能混为一谈。
三、恢复“双江”的意义何在
葛溪河名是继续叫葛溪河,还是恢复原名叫双江好,是永丰人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人问我,将现在的葛溪河河名改为双江有什么好处。我想好处有:
1、将现在被误为葛溪河的河名恢复原名双江,是还了历史真面目,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具体表现。
2、现在的葛溪河的河名没有一点意义。
葛溪是一条很小的渠,水流很小。县志上记载葛溪时,只有30个字,在写它的水势时,几乎没有,只是说它是泉水,可见水势很小。它的名是由于来自葛溪丹泉而命名。据县志和地名志记载,是世传葛仙在杨山炼丹而得名。葛溪,它的名字很难听,而且它的名字是用来纪念一个炼丹的葛仙。从现在来讲,是宣传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格格不入。对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没有任何好处。
3、恢复原名双江,意义重大。
第一,双江它的上游除葛溪外,还有从农源、稜溪、杨家那边流下来的河,河水也较大。从县志上的记载就可以看出,“三面至坤维而始汇焉暑雨时行山泉迸泻或从而波光并漾疑于剑合双龙或急而涛势相衡不异云淹万马徘徊川上殊足快覩榭倬汤阜有双溪春辗之啄”。气势磅礴,沁人肺腑。彰显我们永丰人的气势和胸怀。
第二,聂豹的号为“双江”, 聂豹取号为“双江” ,就是取双江这条河流的河名。
聂豹是明朝嘉靖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是中国著名廉吏、思想家、理学家;明代教育家、军事家、抗倭名臣。
聂豹被录入中国廉吏、思想家、理学家之列;还被录入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编撰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该丛书共收入包括文、史、哲、经、法、理、工、医、农、兵以及教育、政治、宗教等诸多学科领域,“从孔子到孙中山”跨越2500年间的传主270余名。永丰只有欧阳修和聂豹两人被录入。吉安被录入只有几个人,江西被录入的人也不多。我县欧阳修和聂豹能被录入跨越2500年间的传主270余名之列是不容易的。全国2856个县,270余名去分,10个多县才可分到1个,而我县就占了2个,这是我县的荣耀。人家其他县想要都要不到,我们却不要,不宣传,这简直是抱着金子当做砖,是短视。
所以,把现在既没有任何意义,又不符合历史和现实,又难听的葛溪河恢复原名“双江”, 既尊重了历史,又符合现实;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决定打造永丰历史文化园,这是永丰人民的一件大好事,也理所当然受到了全县人民的拥护和赞赏。在永丰,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历史人物极少。聂豹是继欧阳修之后在全国能叫得响的伟人,我们把葛溪河恢复原名“双江”,应该是为打造永丰历史文化园走了坚实的第一步,投入几乎为零,收效难以估量,何乐不为!
                          作者: 聂 学 锋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5-9 07:32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