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丰县兰晓珍:基层干部就是一面旗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9: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晓珍,党的十七大代表,2005年获得了全国各族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奖和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光荣称号。2001年始先后任任龙冈畬族乡乡长、党委书记,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他任职的龙冈畬族乡曾被评为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环境优美优秀乡镇、全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国土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市双十佳魅力乡镇和全县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牢记宗旨 情系群众

  “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真心实意妥善去解决。乡亲们的日子红火了,我这心里也踏实了”这是兰晓珍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的动力源泉。2002年6月16日深夜,当得知龙云村雷贤炳、陈德圆的房屋被山体滑坡冲塌时,他立即带着乡干部赶到事发地,冒着山体可能继续滑坡的危险,始终处在事发一线,疏散群众、抢救财物。当有人发现他手指流血劝他休息一下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大家赶紧,不要停下来。” 直至险情控制,没有人员伤亡,群众财产安全转移.回乡后他召开会议果断决定缓发乡干部工资,从乡财政挤出10万元用于全乡受宋群众生活安置,而后又积极争取统战、民宗等部门援助资金50万元,资助25户倒房户重建家园,为100多户损房户维修房屋320间。2008年1月2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给南方各省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给龙冈这样的山区乡村带来特大灾情,铺天盖地的冰雪压垮了输电线路、压倒了通讯设施、中断了公路、桥梁。兰晓珍召集乡政府各部门会议迅速作出抗击冰冻灾害初步部署,他带领民政人员和驻村干部翻山越岭100多里,走村窜户,深入到最边远、灾情最严重的村组了解情况,沿途及时安排处里险情、灾情,给灾民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在第一时间组织调运大米、棉被、柴油、蜡烛等救灾物质,并及时组织受灾较轻的群众把物资搬运到灾民家中。大年初二他又来到畬乡指挥抢修线路,恢复交通,请来专家和专业队伍,并动员全乡强劳力齐上阵,不到二十天时间完成了抢修任务。

  在龙冈工作期间,走访贫困户是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村每寨,哪家最穷,哪个最困难,他一一记在心里.每到节前、年前,不论工作有多忙,他都忘不了登门嘘寒问暖。虽然自己的工资还比较低,但每年却出资上千元资助贫困户、贫困学生。2008年四川汉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在全乡组织募捐活动中自己带头捐款捐物。他总是说:“贫困家庭还不少,我们要多关心他们”.

  八年风雨 畬乡巨变

  “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我们就应该树立加倍努力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改变会乡落后的面貌,才能对得起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重托.”兰
晓珍同志一来到龙冈畬族乡,就对全乡的基础设施状况展开了深入调研。

  历时五个月,足迹踏遍了14。多平方公里中的200多个自然村,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研究制定了符合金乡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到加快经济发展的首位。为了筹集建设资金,他不厌其烦,不分昼夜,不顾寒冬烈日,顶风冒雨,四处奔波,跑项目、拉赞助,终于用真情唤来了各方支援.八年来,争取各类资金累计达3000多万元,各项规划最终得以实施。完成了墟镇规划布局和老街拆迁,400米主街道以及自来水厂、农贸市场等设施已经建成,新城区建设和少数民族移民搬迁工程全面完工;新建校舍8000m2,八所学校得到扩建或整体重建;兴建医院1000m2,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修水泥公路近60公里,新修村组砂石公路50公里,新建大小桥梁近30座,至兴国、县城、东固的出境公路全线贯通,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对11个村3000多农户进行了高标准的农网改造,消灭了“无电村”。新建水陂10座,维修水陂13座、电排站8座、山塘6座,修复河墈400多米、渡槽水渠2公里,全乡防洪抗旱能力大大加强,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扩建老人宿舍1200m2,把光荣敬老院建成了全县一流的敬老院,让全乡孤寡老人、五保老人、军烈属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新建灾民房40多栋计8000多m2,帮助100多户灾民维修房屋320间;对表湖畬族村20户贫困家庭旧房进行整体拆建,畬民喜迁新居。新建龙冈街民俗新村,30多户畬民住上了整洁宽敞的新房。固定电话覆盖面近80%,相继开通了移动和联通通讯网络,6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1500户农民能看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同时,对苏区革命时期反第一次大“围剿”纪念馆等六处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修膳和整体重建,使龙冈成为名符其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的舍乡特色更浓了,生活更方便了,发展更有劲了,新农村建设火起来了。

  普谋实干 激情创业

  “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作风上,更要体现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行动上。”由于舍乡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乡亲们缺乏致富门路,乡里产业也较为薄弱,为了找到一条群众致富的好路子,他带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反复酝酿、费尽心思出实招.一是在培训农民致富技能上下功夫。每年都要举办10多期实用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2700人次。二是在特色农业发展上找出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油茶、毛竹、高山蔬菜、养鹅、食用菌为特色产业。八年下来,组织新建了六个农业示范基地,办起了二家龙头企业。全乡新造赣石系列高产油茶3000亩、毛竹林1000多亩,改造低产油茶林2万多亩、毛竹林4000多亩,经济效益上升。白鹅、灰鹅年饲养量达4万羽,种草养鹅成为畬乡农民新的增收点。此外,高山蔬菜、灵芝、食用菌、药材苗木等品种也得到推广,渐成规模。他所倡导的全境封山育林,使生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全乡森林覆盖率已达80%。三是在主攻工业中求突破。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等方式,在县城工业园兴办了永发轻钙、富丰纸业、泰丰纸业、双宏科技、瑞龙芦荟茶、东盛铜矿、新纪元服饰、良家小品等十家规模型企业,解决了700余人富余农民就业。2008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比七年前翻了近二番,财政税收突破1000万元,增长十倍,贫困人口由原来的5000多人减少至500人,将近地三分之二的农户建超了新房。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置业,畬乡经济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身体力行 做好表率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不断增强我乡经济社会本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十七大党代表、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兰晓珍同志时时刻刻都能用实际行动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建立党代表工作站,安排党代表接待值日,制定工作制度,向全乡党员、群众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致富信息,收集党员、群众的来信来访,解决党员、群众的诉求和困难,将党的各项政策传送到老百姓心窝里。他特别注重对新同志和基础较差的同志的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和分配任务、传授经验和批评教育,从而提高了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的素质。特别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工作,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及时发现工作积极、作风正派、表现突出的人,并加以培养推荐和启用,从而,增添党员、干部队伍的活力。如今的龙冈,各级组织班子健全,干部精良,作风过硬,能够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乡上下团结一心,有一个非常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兰晓珍同志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对在外工作、创业的成功人士和乡土人才编辑名册,并加以宣传和表彰,密切关注他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用政策、用真心唤起他们的创业激情,用乡情、用真情博取大家支援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舍乡的创业潮与抓人才工作密不可分,这本小册子上的“名人”,成了畬乡各条战线上的领头雁、主力军。雷重文、江忠谋、张凌云等一批乡土人才纷纷建起了自己的基地、办起了自己的实业,朱晓宏、罗小平、郑通明等一批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先后回乡投资办厂,他们都满心喜悦地为家乡发展干出了实绩。

  廉洁自律 办事公道

  “随着上级对民族乡扶持力度的加大,我乡的建设项目和项目资金逐年增多,能不能把资全管好、用好,确保不出问题,这对于我们有了更商的要求和更产格的考验。”兰晓珍同志做到时刻警醒,严于律己,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形式告诫班子同志,教育各级干部和党员,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公仆形象。坚持 “议事先学政策,定事先定规则”的处事原则。制定和完善了议事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财务内审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等相关机制。做到建设项目会议确定,人事安排班子讨论,大额开支集体审核,大小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他个人从来不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以权谋私。在他身体力行之下,乡党政班子心齐气顺,个个专心工作,人人都讲正气,让腐败和歪风那气没有市场,较好地做到了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从而在全乡营造了良好的廉政风尚。

  兰晓珍同志大力倡导、积极推行“乡镇规范化建设”,建立了以“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为工作理念的为民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一条龙行政服务,并在村组设立服务站,全面公布工作人员信息,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优质和便利的服务。积极创新调解方式,摸索出一条调解纠纷的新方法一一“村玲民选”,即实行“村聘”与“民选”相结合。村聘,就是村(居)委会动员全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五老”等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居委会考察等方式,从中聘请懂政策、懂法律、文化素质高、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同志为调解员。按一个自然村1书、圩镇2-3名的标准,全乡总共聘请了120名调解员。“民选”就是群众遇纠纷,由当事人自行选择信任的调解员,为自己解决纠纷和矛盾。多年以来,全乡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8%以上,“村聘民选”所具有的亲和力、说服力、履行力,有广泛的群众墓础,为基层人民调解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并加以推广。兰晓珍时刻保持亲民、为民作风,坚持经常化开展来信来访接待工作,每逢街日,老百姓有事无事都喜欢到他办公室去坐一坐;聊一聊。通过这种形式,他了解了不少情况,解决了很多问题,交上了很多农民朋友,他用朴实的作风、公正的形象和踏实的工作换得了畬汉群众的衷心拥护。他到龙冈工作以来,由于较好的落实了党的农村政策、民族政策,同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全乡党群、干群关系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相处,连续八年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和重大安全责任事件,畬乡的和谐稳定。政协委员。他认真履行代表、委员职责,认真为每次会议和活动作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革命老区工作、山区工作等方面的许多建议,获得了各级领导甚至中央领导以及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当地干部群众都习惯叫他“党代表”。

  在畬族乡工作了多年,他深切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之英明,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温吸,他常常同乡村干部说:“基层干部就是一面旗帜,我们一定要把民族欢策落实好,一定要把民族团结维护好,一定要把民族乡村发展好。”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6-12 08:08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