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智者可以听到:石头与森林的耳语,生命对水的渴望,山民顶礼“万物有灵”的沿习,外来者体悟“大道自然”的感叹。这就是贵州最南端的荔波茂兰,看上去一片贫瘠的岩深峰丛景象,她装满的却是人与自然生物圈中的智慧和绝唱。
在我贵州游记“走马观花(三)——印象荔波”中已经描述了荔波樟江的风光,茂兰的世界罕见的亚热带喀斯特原始森林残存区的风景。还提到了那一道亮丽的风景——水族妇女。
尽管离开荔波已经2个月了,但在荔波茂兰沿途所见到的水族、水书、打卦岩、竹卜坛、恋水台以及那里原生态的自然风情至今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虽然匆匆而过,但那似从远古传来的声音仍回荡在我的耳畔。。。以至我查了点资料、翻出了我沿途的照片,回忆起当地人的给我讲的传说,还是写出来浅显的描述一下,与大家分享。
★水族★
水族族源与布依族、侗族相同,都是古越人的分支,和侗族一道几经迁徙,现居黔、湘、桂边境一带,在贵州主要生活在苗岭以南,人口约二三十万人。黔南的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市。 (见照片)
★水书★
在全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水族的水书就是其中一种。“水书”是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水书”的古老文字,为鬼师占卜之用,用数量不多的文字,来表达五行生克、生死吉凶、八卦、二十八宿和天干地支之类。 (见照片)
几千年来,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水书先生们从不轻易将水书示人,而是将它们偷偷藏在地下或岩洞中,这无疑加剧了水书的损毁。其次,依靠手抄、口传流传的水书正面临失传危险。目前,荔波、三都两县的水书先生仅有60余人,而且大多年事已高。
目前贵州至少还有6000至8000册水书散落在民间。据资料介绍,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类似于汉书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目前在水书中发现的水族古文字约有800多个,加上异体字,共1400多个,由三类组成: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借用汉字。2002年3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将水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收藏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