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俯首系民生——省高院挂点扶贫永丰古县镇桥坑村记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20:4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群山的怀抱中坐落着永丰县古县镇桥坑村。村庄不大,住着380户1516人。村里资源缺乏,仅有山地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2200亩,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曾不足1600元,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12月16日,笔者时隔4年再探桥坑村。进得村来,只见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错落有致,“青砖黛瓦马头墙”式的建筑风格彰显着浓郁的庐陵文化气息;宽敞洁净的水泥路通到村民的家门口,装饰一新的村小学美观大方;即将竣工的社区活动议事中心、村民幸福广场、休闲文化广场正在加紧施工……村支书吴志平笑着说:“这些年,我们的村庄变化不小吧。”
    “现在水泥路通了,全村人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看上了有线电视,不少人还坐上了轿车,配上了电脑。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我们村的帮扶功不可没……”家住村幸福广场旁边的村民林文君高兴地说。
    2011年1月,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对古县镇桥坑村进行驻村定点帮扶。当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忠厚一下车,就进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召集大家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向群众承诺:“我们定点帮扶桥坑村,一定做到不图形式、不走过场,拒绝空谈、躬身实干,让乡亲们每年都有看得见的变化。”
    驻村以来,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组平均每月驻村都在10天以上,自筹资金45万元投入帮扶,每年实施几项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原先的桥坑村贫困后进,很大程度上在于村民思想观念的落后和村级组织的薄弱涣散。驻村工作组调研后,帮助村里从配优班子、搅动思想、强化体制入手,激活村级组织活力,并构建了“以党小组为核心,由理事会开展村民自治,依托志愿者协会开展便民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了村民说事室、农民普法夜校,加强政策法规教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组织互帮互助,有效提高村民素质,强化村组管理,凝聚党心民心。
    “现在可好了,村里上上下下都拧成一股绳。不光党员干部齐心,群众也不计报酬踊跃参与。”说起村风民风的变化,蹲村镇干部陈有连说。
    工作组帮助村里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好“一个村民活动议事中心,一个文化休闲广场、一个优美精品学校、一条文化景观长廊、一条环村林荫道路、一个绿化亮化示范带和凸显一个庐陵文化基色调”的“6+1”要求,努力打造庐陵文化精品村。
    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工作组通过向上争取立项解决一点,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筹集一点。就这样,两年来,工作组自筹或争取立项资金97万元,帮助村里新建了1幢村委会大楼和4个村民活动中心,新修了7.5公里的通村组水泥路,治理改造村前500米臭水沟,修建了“千米彩色致富大道”,设立了150多米的“百米文化景观长廊”,村民们过上了惬意的生活。
    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后,省高级人民法院又和县、镇一道,把群众的心思引到大力发展生产上来。引导村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果业、花卉苗木,养猪养牛,实施油茶低改等;还通过为村民提供信息,技术等,鼓励村民外出创业当老板。通过实施油茶低改后,该村的油茶产量大幅提高,每年可为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如今,该村已投资100多万元对5000亩油茶进行低改,新造高产油茶1000亩,荒山造林500亩,发展果业400亩。村里涌现外出创业的能人200多人,其中身家在百万的有10多位,创办各类经济实体60多家。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12 22:12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