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知识的概念考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1:2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摘要:传统知识是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精神生产和知识创新过“传统知识”(TraditionalKnowledge,“如果我们试图完全否弃概念,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就将化为灰烬从语义学的角度讲,“传统知识”是由“传统”与“知识”两个在国际保护层面上,与“传统知识”一起以类似方式使用的还有CBD在关于传统知识的条款中,将传统知识界定为“采用传统WIPO正式启动传统知识保护始于1999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系统提出“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民间文学艺术”(folklore)一词,最早由英国考古就传统知识与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的关系而言,三者虽存在




传统知shi(识)De(的)概念考辨
 摘 要:传统知识是传统部zu(族)在历史漫长的精神生产和zhi(知)识创新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从语义学和国际立法层面对传统知識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传统知識、遗传资源及民间文学艺术等相關术语进行辨析,期冀能引起学界对传统知识保護问題的认识与關注。强调遗传資源旨在保护人类、动植物、微生wu(物)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遗传物质(材料),民间文学艺术旨在保护传统部族的傳统文艺或传统文化表达,而传统知识仅從狭义上理解,即旨在保护在传统群体中世代传承的技术性知识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传统知识;概念;考辨
  
  “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简称TK)是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精神生产和知識创新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它为人類社会的可持续发zhan(展)及自然、人文资源的可chi(持)续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蓝本。
  
  一、傳统知识的概念界定
  
   “Ru(如)果我们试图完全否弃概念,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就将化为灰烬”[1],通过厘清传统知识及相关术语的概念,將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传统知识保护的相关问题。
  从语义学的角度讲,“传统知识”是由“传统”与“知識”两个词语结合而成的。“传統”一词是与“现代”相对应的概念,《现代汉yu(语)规范词典》将“传统”解释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按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的观点,“传统”的基本含义是“世代相传的shi(事)物”,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具ti(体)而言,“传统包括物质实体,包括人們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人和事件的形象,包括管理和制度”[2]。所谓“知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踐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qi(其)中,狭义性“知识”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反應”的陈述性知识,而广义性知识则包括狭义性知识与用于處理外部事物、调控自shen(身)认知過程的程序性知识[3]。
  在国际保护層面上,与“传統知识”一起以类似方式使用的还有“土著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土著遗产”(Indigenous 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遺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及“传统技艺”(Traditional Skill)等等。在国际法律框架下首先使用zhe(这)一术语的是1970年签订的《关于禁止和防zhi(止)非法进口、出口及转讓文化财产所有权手段公yue(约)》[4]。从较具影響力的国际公约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知识”定义主要是世界知识产权組zhi(织)(WIPO)及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所作出的界定。
  CBD在关于传统知识的条款中,将传統知識界定为“采用传统生活方式的本土和当地社区的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關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并进一步解释为该知識“来自实践、经you(由)数世纪而得,适应了本土文化和本土huan(环)境,经过口头从一代传xiang(向)下一代”[5]。據此我们得出,CBD定义的传統知识是指全球的本土和当地社区的知识、创新与实践,它是经过漫长的实践发展而成的,适应了本土的文化与环境,并通过口头方式代代相传。在对传統知识的定義时CBD侧重于生物多样性方面,強调一种实用屬性,即它是集体拥有的,而且采取了故事、歌曲、民间文艺、諺语、wen(文)化价值、Xin(信)仰、仪式、社区规则、本地语言和农业实践。
  WIPOzheng(正)式启动传统知识保护始于1999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知识产权与传统知识”圆桌会议,到2000年,WIPO成li(立)了“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go-vern-ment间专门委员會(簡称IGC)。在IGC第三次会议上, WIPO對传统知识采纳了列举式的广义定义法,将传统知识界定为“传统的或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设計、商标、名称和符号,未透露的信息和所有其他一些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以传统为基础的由智力活動产生的一切创新和创造”[6]。该定义與知识产权的差bie(别)jin(仅)在于前者定义中含有“基于传统”这一限定,此外二者几乎完全相同。这说明WIPO认定傳统知识具备了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的可xing(行)性。依据WIPO的解释,“传统的”、“基于傳统”是指“那xie(些)知识体系、创造、革新和文化biao(表)达,通常附属于特定的民族或地区、代代相传并且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斷发展”[7]。上述定义De(的)属于广义的傳统知識,一般认为,广義的传統知识包括民间文学艺術表達(Expressi** of Folklore)、傳统科技知识(Tradi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传统标ji(记)(Traditional Marks)三da(大)类[8]。其中,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包括言语表达、音乐表达、动作表达、有形表达;传统科技知識包括传统农業知识、传统医藥知识、传统生态知识和传统生活知识等;传統标记則包括传统名称、符号和地理标志等。在IGC第六次会议上,秘书处将传统知识和民間文学艺术加以严格区分,提到了狭义使用方式下的传统知識。①
  二、传统知识、遗传資源及民间文学艺術
  系统提出“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术语并進行界定的首当CBD及联合国liang(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根据CBD的定义,遗传资源指的是具有外在或者内在价值的遗傳材料,而遗传材料是来自生物界以其他来源的包含任何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9]。进言之,遺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傳功能单位的物质或材料,包括人类遗传资源、动植物、微生物遗传资源等等。在传统社群内,遗傳资源与传统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们都直接關系着本土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有学者指出,“遗传资源并非jin(仅)仅指‘上帝的礼物’,而通常包括了人类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才智”[10],对于传统部族而言,他们基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所含有的遗传材料而获得的知识和信息遠比遗传材料本shen(身)更具有意义。
“民间文学艺术”(folklore)一词,最早由英国考古学家W.J.汤姆森提出。但作为规fan(范)性解释,其最早出现在1976年WIP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突尼斯版权示范法》中。早期的民间文学艺術采用了广义上的定义,包括傳统部族的全部文化产物和文化结晶,涵盖传统部族在长qi(期)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De(的)全部精神成果。现在國际上对民间文学藝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WIPO的定义,WIPO认为,民间文學艺术是指由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要素gou(构)成,并由一个群体或者某些个人创作并维系,反映该群體传統文化艺术期望的全部文艺产品[11],其表达形态主要包括言语表达(如传说、故事、诗歌等)、音乐表达(如民歌、民间乐曲等)、动zuo(作)表达(如民间舞蹈、儀式等)、有形表达(如雕刻、陶瓷、纺织、服饰等)。严格意義上講,“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是“民间文学艺术”的下属概念,但从理lun(论)层面上看,二者几近重疊,并无本质区别[12]。WIPO对民间文学艺术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二者也未做出明确区分。tong(同)时,在特定语境下,传统文化表达(Traditional Cultural Expressi**)也与二者作相同理解。
  就传统知识與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的关系而言,san(三)者虽存在适用和保护侧重点方面的差异,但同时具有以下共性:di(第)一,所涉及的对象都属于某种意义上的“共同遗产”;第二,都属于群体智慧与贡献的结果,超越了知识产权所关注的个人智力成果范围;第三,每ge(个)主题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正规革新,也有非正规的革新(其中非正规的革新者對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对象和资源价值实现预期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indefinitiveness);第wu(五),都将隨着自然与社會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动态變化的状态。传统知识与遺传资源、民间文學艺术三者可以進行三位一体化地理解,比如民间文学艺术(民歌、民谚)从來就不曾“为艺术而艺术”,多数民间文学yi(艺)术的内容往往就是传统部族的生活经验和技艺诀窍的表达,同时,傳統知识内容中也映射了传统部族所特有的遗傳资源。正基于此,民间文学艺术曾作为广义的传统知识内涵之一,遗传资源也被视wei(为)与傳统知识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在WIPO专门委員会上,秘书处将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并行作為会议討论的三大议题是有必要的。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23 09:4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