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黔北明珠——赤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3:5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黔北明珠——赤水

      说起贵州,人们都会提起黄果树瀑布,因为它是贵州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也会提到黔东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能接触苗、侗等少数民族的风情,但知道赤水的却很少。即使说到赤水,也大都是从当年红军长征时途径黔北并四渡赤水的故事中了解一些。在人们眼中,与四川交界的赤水是一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过去,那里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所以不大为外界所知,但赤水青山环绕,植被丰富,景色秀丽,如同一处尚未雕琢的世外桃源。

      我们离开大足石刻,驱车前往黔北赤水,这是我们早已拟定好了的路线,目的就是为了去探访这片美丽又神奇,而游人又比较难以涉足的地方。午后2时,到达邮亭镇,这儿是游客游览大足石刻的必经之地,现在已打造成盛产邮亭特产鲫鱼的美食街,供南来北往的游人在此休憩餐饮。在一家临街饭店,品尝了鲜美异常的鱼餐,饭店老板娘十分热情,张口就是地道的四川话:“要得,要得”,给我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往贵州,途经四川泸洲、合江,基本是在高速公路行驶,只是在接近赤水时,道路才有些崎岖蜿蜒起来,这是山峦起伏的缘故。傍晚6时许,我们进入赤水市。

                                                     (一)千瀑之市

      赤水市位于贵州北部,一条赤水河将赤水市与四川泸洲九支镇分隔开来,而一座赤水大桥又将市区与四川连接起来。行进在街头,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宽阔的赤水河,泛着褐红色的波浪滚滚流淌,因此前,这儿曾接连下了十几天雨,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我们却适逢雨过天晴时来到这里。

      由于赤水市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递降的过渡地带,海拔从1730米一下子降至200余米,因而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和地貌。赤水市周围奇峰幽谷遍布,沿幽谷顺势而下的大小河流及支流竟达352条之多。这些河流从陡峭的山谷和悬殊的落差滚滚跌落,自然形成四千多个大小不一、宽窄不一的瀑布,有的如雷霆万钧,滚滚坠落,有的似涓涓素练,珠玉溅盘,穿行在峰峦之间,随时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景色,赤水市也由此有了“千瀑之市”的美誉。

      十丈洞瀑布,是赤水众多瀑布的姣姣者,却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只有当地的乡野村夫偶尔为渔樵到达,它尽管汹涌流坠了千百年,仍藏在深山密林间,不为外界所知。历史上,文人雅士虽有所闻,但终未寻见,即使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足迹走遍云贵高原,亲眼目睹了气势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也未能走近十丈洞。据说,直到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一次偶然进入十丈洞,被其激流奔涌的气势所震撼,留下了感叹的诗文,才算有了关于十丈洞大瀑布的最早文字记录。十丈洞,给外界留下多少千古之谜。

      1986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了发现十丈洞大瀑布奇观的新闻,这条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高76米,宽80米,仅比中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低3米的瀑布才为世人所知,引起了游人们的好奇和亲往探访。

      到赤水市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即迫不及待地去造访这神秘的十丈洞瀑布。与深山藏古寺一样,离赤水市约30余公里的十丈洞瀑布,深藏于赤水河支流风溪河上游的崇山峻岭间。一路与满目葱笼的青山为伴,经过接连十几天雨水的冲刷,到处青翠欲滴,云雾蒸腾,山崖间不断可见坠落的小瀑布,像一条条银练垂下。

      或许是因贵州正逢雨季,或许是赤水还没成旅游热线,十丈洞景区游人稀少,异常静寂,好象远离了喧嚣的尘世,让人身心舒畅。布满苔藓的石级,蜿蜒地伸展于密集的林木间,高低起伏,稍不留意,便会滑倒,得小心翼翼地前行。靠山崖的路边,一些乡民向我们兜售塑料雨衣裤,还有的把自家制的腊肉和叫不出名字的山间土特产放在地下叫卖,当地百姓开始知道利用旅游资源为自己增加点收入。

      快接近瀑布的时候,数百米内水雾迷蒙,无数细小的雾滴在眼前飘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忽然,从林木的缝罅间,看到一注宽阔的瀑布从悬崖高处倾泻而下,那壮观的情景让我们一阵欢呼,这就是刚为世人知晓的十丈洞瀑布了。这是一处高约76米的断崖,源源不断的河水蜂拥从崖上跌落,似万马奔腾,哗哗声震耳欲聋。现在,正是贵州的雨季,也是大小河流的丰水期,上游的水量极大,因此瀑布也更加壮观。

      走近些,再走近些,瀑布前有块形似乌龟的巨石,十分光滑,我们站在巨石上,几乎已贴近瀑布的激流,激流挟裹着刚劲的风扑打着全身,让人有些站立不稳,而人已完全被水雾所包围,心也随轰鸣的瀑布撞击声所颤栗,只有此刻,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雷霆万钧,什么叫汹涌澎湃。在巨石上亲近瀑布,顾不得浑身被水雾打湿,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惊叹大自然的奇迹,这不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向往吗。

      十丈洞瀑布的瑰丽之处,还在于它周围的丹霞地貌以及星罗棋布的瀑布群,丹山碧水,绚丽如画。十丈洞与黄果树相比,无论是高度、宽度和气势都十分相似,难分伯仲,对初游贵州的游人来说,如果妄称十丈洞即是黄果树,你一定会深信不疑,这就是赤水瀑布独有的色彩和魅力。

                                                         (二)古镇余韵

      一条赤水河,养育了两岸的百姓,人们依靠赤水地区丰富的物产得以繁衍生息,一些古村古镇依河而建,留下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岁月沧桑,大同和丙安就是其中的两个古镇。在来贵州前,我们就知道这两个古镇的存在,游完十丈洞瀑布后便一路寻访。

      由于开发较晚,贵州较少有内地那种繁华的千年古镇,大同古镇则建于明清时期,也有几百年历史。走进大同古镇,成片黑灰色的瓦顶映入眼帘,掩映在茂密的翠竹和古树之间。古镇依山伴水,一条石板路沿山势崎岖蜿蜒,两边排列的木屋已显黑褐色,透出岁月的痕迹。沿小径和石级,可直下到赤水河边,站在河边,可见成片的木屋为高大的古树庇荫遮护,仿佛感觉自己走进了孟浩然笔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画卷中。

      当年,川滇黔游击队曾在此配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为古镇留下一段佳话,如今,战火早已远去,古镇又恢复了原始与平静的生活。几百年前这个曾经是邻近赤水市的盐运码头,随着岁月变迁,已沉寂下来,一任镇外的赤水河日夜不停地流淌,镇上还留有一些古会馆,古庙宇,古牌坊等见证昔日的繁华。

      走在幽静的石板路上,居民们毫不在意游人们带着好奇眼神的造访,三三俩俩地坐在自家门前,悠闲地聊天,似乎不管外界如何变化,都与他们无关。古镇没有喧闹的街市,屋檐交接的上方,透出一方天空,才可见蓝天浮云。几乎每家的木屋前,都摆放着各种盆花,温润的气候使五颜六色的花卉开得正艳,显示出古镇的勃勃生机。孩子们快活地玩耍,老人安静地坐在家中,善意地对待游人的问候。在这样的古镇行走,你不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而有一种温馨在心中蔓延开来,让你感到留恋,不想离去。

      与大同古镇同样保留历史余韵的丙安古镇,其独特之处是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三面环水,地势险要。赤水河在峡谷中滚滚流向前方,俯瞰丙安古镇如镶嵌在河畔悬崖上的蝈蝈笼,一条凌空飞跨的悬索桥将古镇与两岸连接起来,气势夺人。

      丙安古镇历史上是由川南入黔古道上的重要门户,曾经商贾云集,人马喧闹,建有石砌城门,从河边开始,有坚固的石级通往镇内,与其他古镇有明显的不同,现在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悬索桥口,立有“丙安红军渡口”纪念碑,纪念1935年1月25日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师北渡赤水河,从而揭开“四渡赤水”战役序幕的事迹。走在颤颤微微的悬索桥上,宽阔的赤水河在脚下不停翻滚而去,建于河畔悬崖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由一根根长长的木柱支撑着,尽管已经历百年的风雨仍保留完好,山崖和翠竹环护,烟云与赤水相映,展示了一幅黔北难得一见的风俗画。

      古镇并不大,一条几百米长的石板路,将两旁民居串连起来,有几家制作地方传统工艺的店家,一个妇女正在聚精会神地做彩绘油布伞,现在,这种油布伞已很难见到了。镇中心,当年红军驻扎过的老屋已作为纪念馆被妥善保护,作为教育基地。附近的居民大都是老人和妇女,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古镇显得格外宁静。有时,偶尔也能看到几个幼小的孩子,被大人看护着坐在家门口,他们是古镇的希望。

      从陡峭的石级往下,可以直达赤水河边,这些石级仍很坚固,但已苔藓密布,坎坷不整。一个身背竹篓,脚趿凉鞋,半身的中年汉子沿阶而下,我仿佛看到了古镇百年前的影子。

      河边的码头,已不见来往船只,从码头向上望去,题有“东华门”的石券门高高地矗立着,在向人们述说丙安古镇的过去。河畔的古树高大粗壮,藤萝牵绕,看似已有些年代,与那些带有沧桑痕迹的吊脚楼一样,成为岁月的见证,成为古镇的历史。


                                                             (三)丹霞奇观

      如果说,赤水市有“千瀑之市”之称已让我们感到很意外的话,“竹子之乡”、“桫椤王国”和“丹霞之冠”的美誉则更让我们赞叹不已。民间有到赤水市可“一目千条瀑,一目万亩竹,一目亿年景,一目无限情”,这样美丽的景色怎不让游人游目骋怀?

      不须离市区多远,在大同古镇附近华平河畔的红石野谷,我们见识了竹海、桫椤和丹霞奇观。黔北温润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形态,保留了丰富的原始自然生态,在景区的山脚下,随处可见一种奇特的高大绿色植物,生长繁盛而茂密,这就是被科学界称为“活化石”的桫椤。这种生于侏椤纪时期与恐龙同生共荣的树蕨,竟是亿万年前的孑遗,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远古的洪荒时代,如今桫椤能在赤水继续繁衍,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恩赐。

      这里到处是青翠如烟的竹林,绿浪翻腾似海,一眼望不到尽头。钻进竹海,行走在幽静的小道,光线也随之暗了下来,淡淡的雾气在身边浮动,阵阵青涩湿润的气息灌入你的鼻翼,会让你产生一种醉意。我们在漫山遍野的竹林中,早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抑或是与世隔绝的域外?忽然,像有一片红雾,从绿荫深处迎面飘来,矗立着的是丹霞壁画石刻长廊,让人惊讶,造物主竟让世间留下如此美丽又奇异的景像。

      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大自然亿万年的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以最为典型的广东北部丹霞山而名。全国各地丹霞地貌不少,但很少能见到这儿红的像燃烧的火一样的丹霞石壁,明人曾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来形容,的确是非常贴切。我想,如果刮下一些岩粉,根本不须加工,就是绝好的赭红色绘画颜料。

      红石野谷的丹霞长廊长约千米,高四十余米,深约十五米,连成一片呈蜂窝状的红色怪石,在绿色竹海的相映下,形成视觉上的巨大反差。走进凹陷的岩壁,被风化形成各种类似龙、蛙、龟等动物的天然浮雕图案,栩栩如生,这些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蜂窝状红石,能让人充满丰富的想象,如果还有恐龙存在的话,那真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侏椤纪时代。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能遮风挡雨的丹霞岩壁下,还留有先人生活过的痕迹,有经打凿过的石水槽和石灶,甚至还有用以加工粮食的石碾石磨,在这竹海深处的丹霞岩壁下,先人们躬耕渔猎,不受尘世的侵扰,一定生活的非常安定。

      轻轻地用手抚摸布满孔隙的艳红岩壁,就像触摸亿万年的岁月,心中不由涌出一种沧海桑田的奇妙感觉。仰望形似孔洞的突兀崖顶,只见藤萝零乱地垂落,日光斜泄进来,几道小瀑布凌空而降,丝丝屡屡,流淌不绝,如若夜阑更定,叮咚传响,和着周围竹叶的簌簌之声,那真会如天赖之音,似仙源之境!

      谁也不曾想,在这竹海深处竟还有人家,背靠丹霞岩壁,面对青翠竹海,苍老的木屋建在高高的石级之上,阶阶石级都刻着常年被脚踩踏过的凹印,想必也已年代久远。他们是土著的后代吗?或可不是,但在这丹霞竹海中生活,恬静闲适,幽雅自得,是多少喧嚣人世中人的梦想。现代科技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失去了天然纯净的自然环境,这就是为何人们总是在寻找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的缘故。

      走出丹霞竹海,回首艳若朝霞的岩壁,我多想握住一支画笔,就蘸着你作为颜料,把赤水竹海丹霞的美丽风光再现于眼前。

                                                         (四)悠闲古城

      一进赤水市,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环绕,红浪奔流的赤水河,而市区就矗立在河的南岸,与四川隔河相望,一面依黔,三面临蜀,赤水大桥飞跨连接,自古有“川黔锁钥”和“黔北门户”之称,说明了赤水市在贵州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傍晚进城,入住赤水河畔的酒店,在酒店可以俯瞰到依城而过的赤水河,可见长长的河畔,绿红相拥,藤廊环绕,已打造成市民观景娱乐的休闲场所。沿河的藤廊里,绿树下,还有许多遮阳棚内,或者是露天,摆放着许许多多的茶座。一个边陲小城,会有那么多人来喝茶休闲,让我很感新奇。迎候的赤水朋友说,这儿人有喝茶的习惯,到晚上你们再来看,这些茶座就人满为患,非常热闹了。

      在河畔不远的饭店晚餐后,已是夜幕降临,我们去赤水河边散步,果然白天还空无一人的茶座,已坐了不少人,并且陆续有人前来就座。这些茶座分别是由个人承包的,见我们走过,主人拎着热水瓶热情地招呼坐下喝茶。只见就座的人,有情侣,有三朋四友,也有的像是一家人,因赤水的游人比较少,所以大都是本地人。一瓶水,一人一杯茶,茗香袅袅,大家围坐着,悠闲地聊天谈笑,声音不大,互不干扰。有的人带着休闲食品,磕磕瓜子,几乎看不到打麻将或打牌的人。初夏的夜晚,疏星淡月,河风轻拂,有说不出的闲适和温馨。

      我们从茶座开始的街头,直到市民广场边为止,大约有一里路,幽暗中人影幢幢,来此喝茶休闲的人络绎不绝,而附近小广场上,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不少妇女在跳健身舞,灯光璀灿,凉风习习,让我们感到赤水小城人悠闲的慢生活。

      夜幕下的赤水河,显得格外宁静,河边几幢建筑物上闪烁着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在河水中洒下斑斓的碎影,丝毫没有大城市那样的浓妆艳抹,车马喧嚣。河边,停着几艘改装成休闲娱乐的船,甲板上也摆放了茶座,坐满了来乘凉品茶的人,与在岸边品茶的人遥遥相望。间或有幽雅的乐曲声从游船飘来,清净悠远,你会有一种沁入心脾的愉悦。

      有个头戴彩花发髻的妇女从身边走过,身后的竹背篓中坐着一个可爱的孩子,太令人喜欢,我赶紧拍摄了下来,这也是难得见到的民族风情,在这还能看到少数民族的传统。

      不知夜茶座要到何时,人才会逐渐散去,清晨我们再来河边散步时,地面已清扫一净。晨曦中,平静的赤水河和远处的青山被淡淡的雾气笼罩,又开始了新的一天。自古以来,曾经运输繁忙的赤水港,由于公路的开通,已日渐沉寂。对岸有小船划来,雾气中划桨人的身影渐渐清晰,像一幅水墨画。船靠上码头,才看清楚原来是农民把菜运过河到市区来卖,不紧不慢,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街头有菜贩将各种蔬菜和瓜果摆在地上,任人选购,没有讨价还价之声,没见城管凶神恶煞之影,一切都归于淳朴与自然。

      曾经是川盐入黔的口岸,黔北川南的古城,过去它是如何辉煌已不再重要,人们依旧按照他们的规律和习俗生活着。明代赤水筑有四道城门,沿赤水河呈弧状有坚固的城墙所环护,在冷兵器时期,无疑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如今,城墙依然在,几度夕阳红,现在,古城垣已作为贵州文物加以保护。

      我们从条石垒砌的西门,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雄姿,城门外是滚滚的赤水河,城门内有通往各处的街巷和排列于街道两旁的民居,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从这城门进出古城,即使是四通八达的现在,仍是赤水老百姓喜欢走的捷径。尽管古城墙没有现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样拥有光鲜华丽的外表,没有像西安、南京等古都城墙的雄伟和气势,但它经历的风风雨雨,却是与赤水百姓同命运的历史见证。赤水人民喜爱古城和赤水河,从他们临河品茗,悠闲谈笑的生活习性和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民风民俗中就能看出,也让第一次走进黔北赤水的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9-1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5-6 09:01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