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为信念,我依然选择在基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6:4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接到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通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系统学习工作方法和经验的机会,一个可以让年轻人坚定的扎根于农村的机会。在“村官”服务期两年的时间里,我身边很多的年轻同事来了又去,都说基层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累。但也有很多人留下来了,因为他们喜欢上了农村的新变化,农民的朴实;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扎实的做好基层工作,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毕生的经历,一定能创造出一个个富裕秀美的新农村,我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今年单位又来了几个年轻人,同事们都说,现在年年有新鲜的血液输进来了,年轻就是动力,年轻就是资本。我的心里一阵窃喜,虽然我是老面孔,但我也是新鲜血液的一份子。两年的“村官”服务期满,我仍然选择了这片土地——石马镇。虽然很多人都不理解,也有不少闲言之谈,但是我却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认为两年的村官经历,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还年轻,应该在基层锻炼,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说社会是本书,广大的农村就是一本需要编辑的书,它有待于我们广大的年轻人为之奋斗和奉献,才能真正的实现新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和发展差距,正是有了这个信念,我才再一次选择了基层公务员岗位。

我从“农家子弟”变成了“农村村官”,虽然都与农村和农民有关,但是角色不同。两年的工作生活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不足也有成长,有困惑更有收获。

记得步入工作岗位不久,开始了党员信息库的创建工作。领导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感到非常荣幸。当我把一沓空表拿到手时,看着如此复杂的内容,我感觉头大。不知该从何着手,从哪里入手?但时间紧迫,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干了。由于镇里有些党员年龄偏大,需要登门走访。有时,一户连去几次都无人在家,面对那扇敲不开的大门,我有点失落,没想到工作是如此艰难!满怀的激情变成了沮丧,这时,镇里的老同志看出了我的失落,和我聊起了他们刚开始工作时的经历,村里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使我茅塞顿开,坚定了信心,重新振作起来。思想发生了转变,干劲足了,工作起来也觉得没有那么艰难了!第一次开展工作,使我对基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意识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困难。心态调整,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才能把基层工作做好、做实。

但是,既然选择了基层,就应该扎根农村,更好地服务村民。在走访群众时,看到有户农民,他们一家老小挤在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光线昏暗,老人卧病在床,夫妻双方下岗,还要供小孩上大学,生活的艰难使我感到十分震撼。我不由地想:我该为他们做点什么?通过领导的支持,多次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为他们申请了低保和低保建房补助,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时,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感谢我帮他们做了这些。没想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尽然能使一个家庭受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活的压力,我的内心非常高兴。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更加体会到群众生活无小事,再小的一件事,要用心去做,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工作开始了,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天气寒冷,全体工作人员在不耽误现有工作的情况下,分片对普查小区内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清查。大部分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对经济普查工作是理解、认识和支持的,但有少数的不配合,为了不耽误整体普查工作的进度,我们多次登门走访,和他们讲解经济普查工作的意义,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重要性,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国家做这些工作,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为的就是使人们能生活得更好、更舒适。经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后,工作也按期顺利完成。多交流、多沟通,不仅能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更有益于工作的开展。

简单的事情,不同工作方式得到的结果不同。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时代不同赋予我们不同的使命。做工作,既要求快、稳,又讲求高效、高质。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长征街办事处如开的大学生村干部座谈会上,领导要求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向实践、书本,向周围的人学习,要善于总结,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指导。工作之余,通过互联网学习,村委会选举相关事宜,开展经济普查的重要性,通过函授学习,会计学相关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把工作做到务实、高效、高质。

虽然在基层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比预料中的多,但将心比心,只要我们用真心和耐心,踏实地做事,耐心的服务百姓,最终将赢得的是他们朴实的信任。发扬一身泥土、一身汗水的为民作风,才能真正接地气,接近百姓,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爷爷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心和雄心,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作为年轻人,我们更要有信心和恒心,带着自己的信念扎根农村,才能建设美好新农村。

  文章录入:石马镇    责任编辑:石马镇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4 09:1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