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西省永丰县农民合作社发展新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9:4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投资1.5亿元的江西赣禽皇食品有限公司首条生产线安装完毕。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占有该公司60%股份的是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常见模式,而永丰县绿禽养禽专业合作社却走在全省前列,探索出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新模式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永丰县绿禽养禽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成立,发展至今已有社员170人,建有7个养殖小区和142个养殖基地,是该县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理事长王木生率领一些理事会成员赴广东、福建、上海、南昌等地考察销售市场时意识到,畜牧产品产生利润最多的环节往往是在加工过程中,而这些利润农户却享受不到,并且活禽运输超过200公里以上,流通环节就基本无利润可言,只有在本地办厂加工,才能使农户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了解到南京远征食品机械厂有意在江西投资办家禽加工企业后,王木生等人主动上门洽谈,与他们合资创办江西赣禽皇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社控股并占六成股份。

  王木生告诉记者,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中,农户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大,活禽卖给企业后到手的利润少,如果再遇上行情不好等因素,甚至会出现农户亏本的现象。“如果我们合作社自己办加工企业,不但解决了畜牧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更提高了畜牧产品的产品附加值,直接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王木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与原有的模式相比,按照企业年产千万余羽鸡鸭计算,光在加工和运输两个环节上,农户最少能多获取5000万元左右的利润。王木生告诉记者,如果是深加工,农户能获取的利润则更多。

  在7月份举行的江西省畜牧专业合作社培训班暨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缪建平认为,以专业合作社为投资主体的“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不仅是江西省的创新,在全国也非常少见,解决了以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中,加工领域利润为企业独享的问题,让农户从原料生产到产品流通、加工领域都有机会参与利润分配,真正实现了农民“零距离”进入市场。

  前景看好但不可盲目跟风

  既然“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新模式能够使农户更好地实现“零距离”融入市场,让农户获得了更多的利润,那么,这一新模式能否大力推广呢?

  永丰县农工部部长傅伟告诉记者,这种新的模式是一种发展方向,但并不能搞“一刀切”,因为时机还未成熟。合作社自己成立加工厂,需要大量的资金、社员创业的雄心壮志和技术,以及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必须是实力雄厚的合作社,才适宜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民合作社都不存在这样的实力,如果盲目跟风,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此,“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在现阶段不适宜全面推广,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原有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还是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情形,中小型农民合作社必须慢慢积累实力,等时机成熟了,政府相关部门才会尝试帮扶这些农民合作社,实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新模式。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6-14 02:48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