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戏说电脑和免费软件的前世今生(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7:4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当猪肉还是两块五一斤的时候,一台使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电脑大约需要两万五千元,也就是一万斤猪肉!

      问: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答:好吃又干净的猪肉!问:最不缺的是什么?答:好用又便宜的电脑!

     二十一世纪,10000斤猪肉=50台采用四核处理器和20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

      当时,说谁家有房子,就像说谁的脑袋上有头发一样,简直无聊。要是说谁家有台电脑,那就拉风了,说明这人不但特有钱,而且特有文化,绝对令人景仰。

      如今,我等八零后,说一个人混得差,最惨到什么程度?就是:穷得只剩下电脑!

      在下读高中时,每周有两节计算机课。刚开始,学校机房的电脑上还有一个游戏:踩蘑菇,没过多久,万恶的电脑老师把蘑菇给“采”了,从此只能练五笔、背单词……于是乎,电脑课的逃课率成功超越体育课,跃居榜首。那位长得像霍金的电脑老师,尽给俺们讲些DOS命令、输入输出、二进制原理……比政治课还要无聊,整得大家兴趣索然,感觉只有卫星发射中心的那帮家伙才用得着电脑这玩意。

      谁知刚进大学,突然就变天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街万巷网吧开,路上碰到童鞋,问:“哪里去?”童鞋头发一甩,答:“上网去!”一脸的自豪和幸福。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无数曾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稀里糊涂地变成了网虫,宅男的始祖。当然,也有少数人成了IT弄潮儿,剩女的心中偶像。

      实话实说,彼时我等普通青年上网,十之八九,男的为泡妞、玩游戏;女的为求泡、玩游戏。神马查资料啦,看新闻啦,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文艺青年偶尔为之。

     泡妞怎么个泡法?你得聊不是?用什么聊?QQ!为什么用QQ?网吧里都有!为什么网吧都装QQ?因为它不要钱!为什么MSN也不要钱,而网吧里很少有人用?因为MSN不能随意搜人出来看对方是男是女芳龄几何长啥摸样!

     聊天也一度成了多数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QQ也一度成了聊天软件的代名词,在那个混沌的年代里,互联网软件乃得网吧者得天下也!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5:5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跟随 于 2012-6-7 15:53 编辑

乱弹电脑和免费软件的前世今生(二)


      和国外不一样,从一开始,中国网民就是让“免费”软件给惯坏了的。

      相当多的中国网民在选择软件时,唯一需要考虑的条件,就是“要钱”还是“不要钱”。

      你若跟谁说哪个软件好使,其必问:“要钱否?”答曰:“不要钱。”好的,咱用!

      你若说:“要钱的”,又必问:“有破、解的吗?”若有,则用;若无,算鸟。

      所以在中国,大巴司机收费,卡巴斯基“免费”;窗户收费,Windows“免费”……最后,Photoshop“免费”,corelDRAW“免费”,Microsoft Office“免费”,天下软件都免费。
   
      以至于我那八零后的年轻有为的老板,在我推荐“爱迪印”免费OA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问:“要钱吗?”

       其实做软件公司,和开饭馆一样,初衷不都是为了赚钱么?费那么大的劲,花那么多的钱,整个软件出来给你用,收点费用不应该吗?简直太应该了呀。但相当多的中国网民认为软件是摸不着的东西,对它没有价值估量,破、解无罪,盗版有理,人人得而用之。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你想靠卖软件光盘过日子?我看喝西北风可能更靠谱一点。

      其实很多免费软件,刚开始是让形势给逼的——反正也没几个人愿意像买包子那样去买正版软件光盘,索性免费给你用得了。您要愿意呢,就“捐助”一点,美其名曰“支持开发”。先把东西做下去,做好了,留住用户,后图大计,所谓“人在地在,人失两失”。后来那些做大做强的互联网软件公司,当初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坚持下来的。

       当年360宣布杀毒软件永久免费的时候,恰似一个沉寂已久的水塘突然跳进一只大青蛙,只见它蹦进蹦出,掀起阵阵波澜,搅得正在塘里闭目养神的百年老龟、千年鳖精们纷纷冒出水面,或抗议其不守规矩,或鄙视其出身卑贱,或质疑其居心叵测,一向沉寂的水塘霎时间变得热闹非凡。

      怎奈-蛤蟆繁殖能力强,不到一年时间,只见满塘蝌蚪游来游去,高举免费大旗,青蛙迅速虏获了田螺、蚌、蟹和虾米们的心,成为水塘事实上的霸主。屌丝逆袭成功,老龟和鳖精只能徒叹奈何。

       后来,在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的带动下,随着腾讯、百度、360、迅雷等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壮大,从五年前开始,“免费使用、增值服务”就已经是个人消费娱乐软件的基本生存方式,而企业管理软件领域里,则是最近一两年才由爱迪印等国内软件企业吹响“免费”的号角。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0:29:49 | 只看该作者

乱弹电脑和免费软件的前世今生(三)

      PC刚开始普及的时候,电子商务尚未萌芽,支付平台是个传说,网上银行犹如梦幻……因此,除了出售光盘,用密钥或注册码验证购买者的身份,软件开发者们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让用户掏钱。看上去,卖软件和卖罐头的流通过程别无二致,让开发者感到郁闷、无奈的是,互联网上游荡着不计其数的闲着没事的黑客,他们破解一个软件往往比开启一个罐头更容易。

      好在IT人并没有气馁,他们或基于远见,或因为热爱,或纯属玩乐,前赴后继,各展奇才,使得互联网世界百花齐放,欣欣向荣。起初,许多个人开发者和小软件公司,舍弃传统营销模式,让用户免费下载使用,在帮助文件中留下银行账号,美其名曰:捐助开发。反正就笔者所见所闻,给寺庙“捐助香火”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而给软件“捐助开发”的用户,就好比那沙漠里的喜鹊。

      近几年来,号称免费的软件越来越多,而且基本上连“捐助”的名目也免了,你看那,各种热情洋溢,各种信誓旦旦,彷佛在向世人昭示:网上都是活雷锋啊!

      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精神,促进了全人类的沟通与交流,极大地带动了科技发展,不断地启发人们的思维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数以十亿计的人正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

      但事物有阴必有阳,有矛必有盾,网络因开放而繁荣,也因其开放性而泥沙俱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扬起的不一定是精华,而有可能是沉渣。可选余地太大,有时候也是一种烦恼,面对纷乱繁杂的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我们需要不断做出“艰难的决定”。

       自从互联网软件的基本功能免费的形式成为主流之后,虽然用户的初期成本已经降至最低,但事实上,后期的稳定性、连贯性和维护成本并没有相应降低,倘若被忽悠上了“免费号”海盗船,就得摸摸荷包里的银子够不够交赎金了。

       据本人的非正规调查,在多如牛毛的免费软件中,广受信任的并不多:网络产品中,以Google的口碑较好;影音播放, foobar2000、iTunes、Potplayer等拥趸众多;安全方面,有小红伞、Avast,曾经备受质疑的360系列产品也逐渐获得了多数用户的肯定;即时通讯,国外MSN,国内QQ,各自一统江湖;办公自动化/协同软件,则是爱迪印一枝独秀。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0:33:04 | 只看该作者

乱弹电脑和免费软件的前世今生(四)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说“人和”是儒家本意的“仁和”,而不是指现代管理文化中牵强附会的用人技巧,那么,在中国互联网软件的发展初期,“人和”就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百度赶跑Google,就是“人和不如地利”;QQ一统江湖,首功在于占天时,其次在于据地利,“仁和”却是谈不上。

      就在十年前,中国互联网行业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各家网络软件公司为抢占地盘,全都赤膊上阵。道义放两旁,直接耍流氓——恶意捆绑、强制弹窗、后台安装、无法卸载、擦边球、性暗示……只要能推广,损招全使上。百度、淘宝、金山、雅虎、腾讯……挨个数下来,谁敢拍胸脯说自己纯洁无暇?

      当年孟老师论天时地利人和,本意大概是为了劝诫统治者,对人民要温柔一点。实际上究竟哪个不如哪个?现实告诉我们:皆有可能。所以中国人又总结出另一句话:胜者王侯败者寇。

      从互联网软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则是:智者免费愚者售。

      现在的互联网软件行业,基本功能免费是主流,要么适应,要么边缘化,诚可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君不见,几乎每个强大的互联网软件帝国,都高悬“免费”大旗。只是迄今为止,免费软件大多数集中在个人娱乐消费领域,多以“免费”赢得装机量,然后“挟用户以引广告商”。

      然而在企业软件领域,既无法做到海量装机,也不太可能植入广告,若真正实行完全免费,敢问路在何方?那么,像“爱迪印”这种明明收费也能卖得很好的企业软件,为何偏偏要走“免费企业软件”这条拓荒之路?个中原由,绝不寻常,敝人因尚未深入调查,暂且按下不表。

      如今且说,免费软件凭什么免费?说白了,就是公然“收买民心”。虽然在政治上,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那只是偶然,“得天下者得民心”才是常态,但是在互联网上,对于一款实用的软件而言,得民心就一定可以得天下!网络交流、网络运营是一种新的时空概念,用户就是一切,用户就是宝藏,我猜“爱迪印”大概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首开“企业管理软件完全免费”的先河。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3 11:54 , Processed in 0.750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