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定制企业管理软件的看过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8: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DKin(爱迪印)企业管理软件和其它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一样,定制企业管理软件时执着于源代码,其实没有意义,固步自封不说,更是违背了当今社会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以往的教训,似乎能给我们以启示。

以下是网上发布的观点,IDKin(爱迪印)感同身受:
一家经营纺织品批发业务的客户,找软件公司定制管理软件系统,要求必须提供程序源代码,执着地认为这是必须的——
有了源代码,软件万一出什么问题,靠不上软件公司时自己也能方便解决;
有了源代码,自己随时可以自主调整软件功能,不致于长久受制于软件公司;
有了源代码,将来如果需要还可以做扩展开发,委托第三方做也行;
有了源代码,自己用好后就可以调整完善、包装成自有软件产品卖给同行其它用户……

有人想买一辆汽车,但他要求汽车厂必须给他配上马匹和马夫,因为一旦汽车坏了而汽车厂维修要价过高的话,他可以不找汽车厂修却仍能有辆可以拉着走的车。还有,他觉得只要有也懂(马)车的马夫在,就能自己修好汽车,甚至还能模仿生产出更多的汽车来自己卖……

这些既美好又有点投机的想法很不专业,太主观、一厢情愿——专业、负责任的软件公司和汽车厂,都是不会赞同的。

既然是委托项目定制,说明你自己没有专业的软件开发技术人才(否则你就自己做了,你就是软件公司而非布料批发商了)。软件工程抽象且复杂,不是源代码给你,你就能玩得转的——你得有那个同样水准的技术团队才行。也许有人认为只要有了源代码,找一两个会写程序的人做私活修修改改还是容易的。问题是,会写程序的人很多,但绝大部分会写程序的人只是程序员,还远远达不到能修改完善别家软件或自行开发新系统的专业水准!

打个比方:软件系统好比文学作品,前者由程序源代码构建,后者由文字组合而成。源代码和文字都是人类用以表辞达意的语言,只不过前者是人类和计算机都能懂的语言。所以,会编程仅仅相当于能识字——能识字就有水平修订《十四行诗》或新写一本《红楼梦》吗?要知道,前者是英文诗歌,后者是中文小说,两者在语言、体例、题材、文风、内容方面都不同,会英语的莎士比亚不一定识中文,擅长小说创作的曹雪芹也不一定能写诗,如果让这两个大文豪交换创作对方的作品恐怕都会头大,更别提一般人文笔能力有限根本搞不了创作。

软件技术工作就和这文学创作是一个道理,绝没那么简单。设想一下,我们去修改IDKin(爱迪印)、Kingdee、UFIDA等知名公司的平台?为什么这种事从未发生?因为大家都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不会去干这种法律不允许技术上也没可能成功的外行活儿。许多软件厂商所谓的经典软件产品都是核心功能多年不变的——因为当初开发这个产品的工程师团队早已离开公司,后续的开发团队没人熟悉当年的技术架构体系和程序语法,谁都不敢去动源代码,以免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再看软件盗版的例子,能破解正版软件的人都是技术不差的,但盗版却绝对尊重软件源代码的原型不做丝毫更改创新——这样盗版软件才能正常使用。这些例子无不证明一个道理:软件源代码,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原创者手里才能有效发挥价值。

中小企业委托定制管理软件寄希望于有了他人编写的源代码就能自己做国王的想法,实在是行不通——亲爱的用户啊,你不是软件公司,你只是软件使用者,多关注软件的应用功能是否适合你,别再迷恋那传说中能带来更多价值的源代码吧。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2 16:1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