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公故里展新姿 :永丰党建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8: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沙溪镇依托“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思路,合理组合社会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大手笔投入,循序渐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镇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进一步改善,品味进一步提升。

注重打造个性文化。韵味决定品味,品味出自内涵。沙溪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也是南部山区的生态之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后,全镇上下认识较高,行动较快,干劲较足,氛围较浓,始终把庐陵风格改造当作是一项不得不干、不得不干好的民生工程,做到在时间上延续、内容上拓展、标准上提升、保障上加强、机制上完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一盘棋的思路,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相统筹,与项目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配套等工作同步推进,坚持重点突破,按照“以点成线带面”的思路,重点抓好永龙沿线梅林、不塘口、沙溪、北岸、拱江背、韶源6个村庐陵文化风格改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永龙公路沿线22公里的村庄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中,已完成刷白面积48630平方米,喷仿古青砖13620平方米,粗粉面积29800平方米,建女儿墙2100平方米,拆除破旧房103栋。圩镇统一制作彩钢店面招牌809米。一个以“庐陵风格”为样本的美丽乡村已初步形成。

注重打造宜居环境。如今,走进沙溪镇,随处可看到错落有致的庐陵风格建筑、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掩映在绿树浓阴之中,构成一幅和谐发展的靓丽图画。近年来,该镇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沙溪,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全镇坚持把原始的、自然的、本土的山和水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多留山、少平地,多栽树、少铺草,多绿化,少硬化的理念,建设绿色家园。紧紧围绕争创“省级卫生城镇”的总体目标,实施以镇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程。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并注重与改水、改厕有机结合,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联动发展。同时,全镇紧扣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这一节点问题,紧抓“职责、人员、经费、制度”四关键,逐步建立了“属地管理、以块清扫、一把扫帚、专职保洁”的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目前,全镇投入资金40多万元,修建大型垃圾焚烧炉1座,小型垃圾焚烧炉57个,建设垃圾填埋场3处,垃圾沤粪窖12处,动员农户植树8653株。

注重打造绿色产业。全镇以“土地流转”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机制,适度行政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盘活,克服当前农村生产分散、规模偏小等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西瓜基地200亩,灵芝种植面积30000多平方米。同时,按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着力引进、培植一批市场前景看好、能够带动群众致富的产业,突出抓好了双孢蘑菇和油茶产业种植,继续完善7个油茶基地建设,已带动农户3000余人,种植油茶5000多亩,直接带动农户增收800多元。种植了蘑菇50000平方米,日产鲜菇5000多斤,带动了300户农户致富。全镇通过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进一步规范管理,每年至少拿出5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开展信息服务、技能培训、产品销售和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并聘请专家常年蹲点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政府主动为合作社找路子、寻机遇、上项目,逐步实现合作社与市场、项目、金融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使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抱团致富的平台,呈现出合作社“满园春”的大好景象。目前,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家,吸纳会员6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700余户,涵盖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农机服务等多个领域。

  文章录入:沙溪镇    责任编辑:沙溪镇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2 04:31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