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丰保育院“事业狂人”——聂茂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23:2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吉安边远山区永丰县,聂茂英可是个名人,这不仅因为她白手起家,创办了目前全县一所硬件设施最好、师资力量最强的保育院,更因为她对事业的执著、对孩子的挚爱、对工作的狂热,以至于有人说她是个“傻子”、有人说她是个“狂人”、更多的人称她是“爱心天使”、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永丰县城的许多干部群众都知道,没有聂茂英就没有今天的永丰县保育院;当然,没有保育院也就没有今天的聂茂英。如今,这所保育院不仅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示范幼儿园、市一级一类保育院,2010年该院在全国首届“欢乐童年杯”优秀少儿节目展演中,荣获“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今年该院又被推选参加8月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全国优秀少儿节目展演,成为全市惟一获奖和参加展演的保育院。聂茂英也先后被评为全省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吉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然而,可喜的成绩和闪光的荣誉背后,浸透了聂茂英和她的姐妹们的心血汗水!



    痴情幼儿教育四十载,她三出四进幼儿园
    今年56岁的聂茂英,从1971年到一家居委会幼儿园带孩子算起,至今已度过了40个春秋。四十年来,她曾三出四进幼儿园,其中的酸甜苦辣,至今让聂茂英久久不能忘怀!
    出身在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聂茂英,父亲是一名干部、母亲是一个工人,因为家里孩子多,收入少,从小聂茂英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德。为贴补家用和帮家里省钱,年仅10岁的她就编过斗笠、为皮革厂挑水挣钱,还到农贸市场捡菜叶、捡烂辣椒。在聂茂英16岁时,居委会办幼儿园缺人手,居委会主任找到聂茂英,要她筹办,当时只有一间房子,连桌椅板凳都没有。但聂茂英迎难而上,张贴广告、动员家长,凭着她的真诚和热心,还招到了20多名幼儿。她还给孩子们讲故事、自己排练幼儿舞蹈,把全部身心和热情倾注在幼儿教育上,县妇联主任来视察时,对聂茂英的执著和才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幼儿园就有3名老师,招收了100多名学生。
    在聂茂英信心百倍对幼儿园作了个三年发展规划时,她却要离开幼儿园了!原来,父亲为她争取到一个供销社营业员的指标,能端上铁饭碗。毕竟办幼儿园是不入编的临时工,非长久之计。母亲、朋友也劝聂茂英别错过这个好多人羡慕的位置。为了不伤亲人的心,她只好与幼儿教育忍痛割爱了……决定离开的那天晚上,从不流泪的她,哭了个酣畅淋漓。聂茂英虽然离开了幼儿园,但她的心还系着孩子们,眼前总浮现孩子们的笑脸,耳边总响着孩子们的笑声,她成天闷闷不乐。
    1976年县里要创办机关幼儿园,在抽调幼儿园人选时,当年对聂茂英赞赏有加的妇联领导,马上想起并推荐了她。但有人说她是职工,编制上不合适。当时是县委常委的妇联主席力排众议,聂茂英走马上任并成为了第一任园长。那时,她从选择园址、选聘师资、规划布局、添置设施等,充分显示了自己果断、干练的工作素质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1983年,机关幼儿园归口县教育系统管理,由于种种原因,既不是干部身份、又没有文凭的聂茂英离开了,悄然回到了供销社。仍然站起了柜台,这一站就是整整八年!
    也许是与幼儿教育的不解之缘,历史又一次选择了聂茂英。1993年,县委批准县妇联创办保育院,还配了14个编制。几经周折,县妇联又一次请聂茂英“出山”。她听说是当年的妇联老领导再一次推荐了自己,聂茂英感动了,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豪情涌上心头,她再一次走马上任了,再一次去“白手起家”了,再一次办起了有模有样的保育院!直到2006年,她年满50岁,辞去院长职务,在上级领导和姐妹们的真诚挽留下,她才返聘回到保育院。
    为了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欢笑,她心甘情愿当“五皮”女人
    聂茂英三次“白手起家”创办幼儿园,历尽了千辛万苦、受够了冷嘲热讽,但她为了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欢笑,四处求人支持幼儿教育,心甘情愿当“五皮”女人,即“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顶着头皮、饿着肚皮、走破脚皮”,而创办现在永丰县保育院的艰难困苦,更让聂茂英刻骨铭心!
    1998年,先后租用县工商银行、永丰饭店达五年之久的保育院,面临租用房子即将拆迁、几百个孩子无处安身的困境,在离拆迁最后期限仅有五天,聂茂英还没找到理想的场所,她几乎要疯了。这一天,她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平时严肃认真的书记,一看是聂茂英找上门来了,和蔼地让她坐下,聂茂英见书记这样温和,多日的劳累、苦恼,此时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见了长辈,竟哭了起来,她把遇到的困难向书记倾诉,书记听了马上给城建局长打电话,责令他立即帮保育院找一个地方暂时安身。尽管度过了眼前的难关,聂茂英发誓:“一定要有自己的场地,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建起自己的房子。”
    可保育院既无资金、又无权势,也不能再去找县委书记吧。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暑假期间,聂茂英和她的副手曾小菊、宋爱华等,顶着烈日,在全县城拉网式搜索,终于得知县商业局的老楼房闲置,那块地盘近3亩,但听说县里要通过拍卖,底价达118万元!聂茂英又从头上凉到了脚下。关键时刻还是县委书记拍板,房子暂不拍卖,先租给保育院。这一下聂茂英心里又升起了希望。她下定决心,要买下这块地盘和房子。通过聂茂英苦口婆心做工作,院班子成员也深切体会到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被迫五次搬家的痛苦,统一了认识,进行了分工,她和副院长曾小菊跑资金,搞协调,另外两位副院长抓好教学。
    聂茂英,这个身高不足160厘米、体重不到100斤的普通女人,却储存着巨大的能量。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既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她比别人高明之处,就是善于把大目标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以自己的执著团结大家,然后逐个去实现。在进行了100多次洽谈、讨价还价后,县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不能从孩子身上赚钱!聂茂英终于以42万元签下了购房合同。可42万元对一穷二白的保育院还是天文数字。聂茂英带头集资拿出8000元,县妇联主席也率先集资1万元,班子成员、老师踊跃交钱,合同工主动提出,每月只领100元生活费,其他的钱先用于购房—— 近20万元有着落了,聂茂英带着曾小菊,走上了漫漫化缘之路——从那时起,凡是能找得上的关系都找了、凡是认识的熟人都求过了,全县共有60多个单位和近百名个人解囊相助,聂茂英她们硬是凭着“五皮”功夫,终于凑齐了42万元。但她们马不停蹄,又踏上寻求建房资金的路途。这一次,聂茂英与生俱有的爱心,发挥了大作用。她曾帮助一名建筑老板将儿子全托照顾了一段时间,让这位老板感恩不尽,当聂茂英提出请他垫资80万建大楼、不计利息、分五年还清时,这位老板爽快地答应了。当一幢共有四层、建筑面积2200多平米,教室、多功能厅、卫生间、浴室、厨房等齐全的大楼矗立起来后,聂茂英继续去化缘,化来了桌椅板凳、床铺、彩电等教学生活设施。
    2001年3月5日,太阳高照,和风送暖,保育院庭院内,彩旗飘扬,花团锦簇,这天是保育院搬进新家,也是大楼竣工交付使用剪彩的日子,在各级领导、赞助单位负责人和嘉宾、媒体记者、孩子们和老师的祝贺声中,在热烈掌声和欢歌笑语中,聂茂英笑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满腔真诚无私的爱,让她成为孩子们的“公共妈妈”
    聂茂英是一个女人,也是一位母亲,多年来,她那满腔真诚无私的爱,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家长和老师说,聂院长是孩子们的“公共妈妈”。
    在开办全托班时,聂茂英经常把全托班生病的小孩或想妈妈的孩子接回家,用精心的呵护和细腻的关怀去弥补    孩子母爱的缺失。彭国金夫妇都下岗,想外出打工,儿子却无人照管,聂茂英知道后,主动提出要他们把孩子放到全托班,她每周负责接到自己家里。这对夫妇虽然舍不得孩子,但为了生计,再三拜托聂院长,把儿子托付给聂茂英了,这一托就是整整三年,这三年孩子一直管聂茂英叫妈妈。后来彭国金夫妇回来了,孩子却不愿意离开,聂茂英全家也舍不得孩子走,就这样,孩子一直在聂茂英家住了10多年,俨然成为她家的一员,这些年,聂茂英爱他胜过爱自己的孩子,这些年,为他究竟付出多少,谁也无法计算。
    1995年冬天,聂茂英听说有一个乡下女人,拖儿带女在县城里捡垃圾,晚上就住在四面通风的菜棚里,市场管理人员还赶她们走。这时孩子们的命运牵动着聂茂英的心,当晚她就赶到菜棚下,看到一个脸色污黑的女人,带着三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孩子在寒风中打抖,聂茂英的心一阵阵发紧,她对那位妇女说:“大嫂,菜棚里太冷,会冻坏孩子的,你们跟我走,好吗?”那位妇女点了点头。聂茂英把她们带到保育院,烧水给她们洗澡、找衣服给她们换、又让她们吃了顿饱饭,当再次向那女人打听情况时,女人和三个孩子都痛哭起来——原来,这位妇女名叫王水莲,是本县瑶田乡岭南村人,她不顾父母反对,与本村一姓温的农民结婚,还生了三个孩子,可好景不长,丈夫患病去世后,父母逼她改嫁,为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她坚决不改嫁。于是,她带着孩子,流落到县城。聂茂英听了这些,泪如雨下,她毅然表态:“我收留你们,大嫂就到保育院做炊事员,大女儿10多岁了,到我家帮忙做点家务,我还教她学文化,我给你们发工资。”王水莲一听,连声说:“恩人哪,叫我们怎样感谢你啊!”说着,就要下跪谢恩,聂茂英忙把她扶住了。就这样,王水莲一家的命运和保育院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她的两个儿女上小学,聂茂英和老师捐了学杂费,保育院还每月补助100元,王水莲也全力回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工作从不叫苦叫累,大家集资的时候,她也每月只领100元生活费,她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又是聂茂英为她操办庆贺酒宴,还把她的父母和亲戚都请来喝喜酒,让他们一家人又和好了。

    2005年7月,聂茂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位好友送副对联以示祝贺:“一代劳模两袖清风三次创业铸辉煌四方儿女创五好家庭;六亲同助妻贤母良八斗雄才倾幼教久负盛名求十全十美。”但她深情地说:“我是党的人,为人处事就要像一名共产党员!”

作者:肖澄健 张敏才/文 成鉴/图 来源:井冈山报
沙发
游客  发表于 2011-5-13 08:09:41
我的启蒙老师啊,现在我的孩子也是她的学生了,值得尊敬的一位长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5-13 15:59:16 | 只看该作者
{:1_196:}{:1_191:}{:1_207:}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6 20:3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