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皇帝内经》谈养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7:2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书《黄帝内经》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但里面提到怎么养生,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今天来分享《皇帝内经》谈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据史科记载,《黄帝内经》主要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创造了不少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人们遵循之养生,得之延年益寿。
顺应天时 调养形神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合一,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相通。“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的活动,顺应天时的变化,按照一年四季时节的不同养形调神,是“寿命之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活动顺应时序的变化,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天人合一。
精神内守 调摄意志
《黄帝内经》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强调超然独处,吐故纳新,发挥人的意志作用,抵制“外邪”侵袭身体。一年四时季节的交替,产生寒、署、燥、湿、风五种气候,影响万物,形成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的五脏之气化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这五种情志又受五种气候的影响。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人要调摄精神,保持情志平静、心态安颐,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守持于内”,阴止疾病的侵袭。
《黄帝内经》强调,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求安定,冬宣伏藏。人要安常处顺,有乐观愉快的情绪,常使自己心旷神怡,心绪不受外界、气候和诸多因素的影响,保持清静的生活,使自己的身心处于社会和谐之中,顺和于“八方之理”,使自己毫无恼、怒、怨、忿之情,行为不脱离社会,举止不受世俗所牵制。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提倡:“饮食有节”。饮食要识度、守度、适度,“饥中饱,饱中饥”,维持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黄帝内经》告诫人们,要合理膳食,调和五味,不可偏嗜。饮食的甘、酸、甘、苦、辛、咸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气,滋养五脏。”如调和适度,会使骨骼强健,筋脉舒柔,气血通畅,腠理周密,周身骨气、五脏六腑强健有力。
《黄帝内经》还告诫人们,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不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掌握劳逸之度、饮酒之度、娱乐之度、房事之度,生活有常规,以保持“真气”不败散。如能“发而中节”,即可葆精神快乐,健康长寿。
未病先防 标本相得
《黄帝内经》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诫人们,不等发病再治疗,而是治疗在发病之前。若“病已成而后药之”,如同国家“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时过晚,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
《黄帝内经》提出,根据时令气候的变化,不断调摄精神,外避贼风邪气,内防精神刺激,情志变动,就能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倘若染疾,又不讳疾忌医。
《黄帝内经》强调:“病为本,工为标。”即患者的正气、疾病的性质是“本”,医术与药是“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医术、医疗手段、治疗作用的发挥固然重要,但要治愈疾病,还要取决于“本”,取决于患者的意志、战胜疾病的毅力,取决于医患二者的配合,“标本相得,邪气除之。”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5-15 05:1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