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和弗洛伊德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3: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0年代的台湾,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型,西方的哲学思潮和文化思潮也一涌而进。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和泛性主义,与失落苦闷的青年一代一拍即合。[2](P162-165)无论存在主义或弗氏理论,都强调寻求、表现自我,抒发内心的淤积,开掘出思想底层的自我品质。这种思潮不仅让古龙认识到“只有‘人性’才是每本小说中都不可缺少的”[4],更极大的刺激了他的自我倾诉欲望。惟如上海私家侦探公司此,一种浪子独有的深沉情感充盈字里行间,浓郁感人。其笔下的男主角亦往往成为他自身的写照:他们大抵都有一种被遗弃的孤苦,从小缺乏父爱母爱,年幼的身体与心灵独自承担岁月的风雨,没有家庭,没有温暖,没有同情。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又使他们虽处漂泊,亦在追寻。
  独特的人生历验、时代背景与文化资源,形成古龙深沉独具的浪子情怀。
  二、孤独的浪子抉择
  徐岱指出:金庸将他的小说主角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塑造成了爱情至上主义者”[5](P60)。而古龙的作品中,“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不是爱情,而是友情——真挚的友情。”(《欢乐英雄》)若不能深切体悟他那种深沉独具的浪子情怀,对此就不能有真正的理解。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3 02:54 , Processed in 0.62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