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8 15: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什么是无谓得用力?即这种力的现象,都是无谓得用力,它能导致体力分散,降低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要记清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在太极拳最忌犯双重的毛病。两足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心分与两足叫做双重。以上是对双重简单说法,其实双重是一种现象并不是形式,是指全身的任何一部分头再在人身中极为重要,因为人是一个有机体,头部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人肩部需要松开,我们时常见到手上所发出的力量没有肩臀等部位的力大。有人说是耸肩是不良姿势,具有这种不良姿势的人,胸部紧束,会感到不舒服。纠正的方法集中的体力通过肩部,还需要通过关节,才能达到手上,假如两手发生阻滞,则其肘在手臂的中部,就是肱骨和挠骨及尺骨相连接得一个活动关节。沉肘是使肘下垂太极拳用掌时多,握拳时少(只有五拳)。伸手切忌僵硬紧促,手指要有舒展之意胸部略有内含,使有含蓄之意。目的在解除胸间的紧张,增强弹性。犹如猫在捕捉含胸的练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就是当胸部觉得一有紧张时,即以意念



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

1、不要用无谓的力 :

  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内劲)。拙力的存在防碍真力的产生,所以必须把拙力化劲,真力才会产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所谓拙力与真力者,即前者指动作时有无謂的用力,构成体力散乱,而后者指动作时力量集中的现象,所谓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无谓的用力而已。

  什么是无谓得用力?即这种力De(的)现象,都是无謂得用力,它能导致体li(力)分散,降低動作的效能。在拳术上的无谓用力,第一增加体力的消耗量,使身体容易疲劳,不能长久的运动。第二因为体力分散,再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chu(处)很多得力,致使不能充分发挥技能。

  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要记清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得分界,再不需用力的部分觉察有力的现象时,立刻以对于行动来說绝对不会发生任何有益的影响。比方说:步行时的两手,写字时的两腿,都没有用力的必要,假如有用力意识使它松弛,这样,时间长久le(了)便不会再有无wei(谓)得用力的现象。體力便可渐渐集中,因为一般人平常对此并不注意,明明只要一shou(手)yong(用)li(力)的动作,常会出现全身用力的现象。因此,初学得人必须再开始運动之前,保持quan(全)身松弛的状态,除支撑躯干的力量外,其yu(余)肢体不许用力,先知道不用力的现象,然后慢慢地在运动中细心得体会,应該用力与无谓用力得分界。太极拳开始的预备式,其的就是這ge(个)作用。

2、不要犯双重的弊病:

  在太极拳最忌犯双重的毛病。兩足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心分与两足叫做双重。反之两足同时用力,但身体的重心却完全支持于一足,是另一足的yong(用)力和躯干的用力相平衡符合于力学上支点的原则,便不是双重。这是普通对于雙重的解释。不过,在太极拳中虚足并非无力,只是用于空处,所谓虚足有力,只是意念而已。王宗岳所谓偏沉則隨,既指虚足无力而言,与双重同属一种毛病,所以它又shuo(说):虚非全然无力,shi(实)非全然占煞。学者对于此点如不能认清,则虽无双重之病,边又会犯偏沉之病,其实这两者都是犯不得的。

以上是对双重简單说法,其实双重是一种现象并不是形式,是指全身的任何一部分,再任he(何)時間只要发生呆滞现象,就是犯了双重之病,极易被人打出。如果使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很迅速地连续不断地有虚实变换,使实的部分在一时间用意识使它变虚,便bu(不)会被对方拿住或打出。拳论所谓左重則左虚,右重則右渺就是指这中变化倏忽,虚实变幻不已而言。至于练习去除双重之病,可由大而小的去练,当练Dao(到)精微时可使每一方寸的地方都能不犯双重之病,,甚至于一指之微 不犯双重之病,这样精密的练法,初学者不宜操之过急。起初还是从形式上捉末,由淺入深,慢慢锻炼﹑领会,逐步达到不犯雙重之病。

3、头:

  头再在人身中极為重要,因为人是一個有机体,头部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人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来指挥。頭,以如称之定盘星,为周身之主宰,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等行动,均以它为准绳。例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能鼻之呼吸口之出纳等器官,也操之于大脑。所以在练拳时头部需要保持自然正直,不yao(要)偏斜,要有轻松灵活之yi(意)。如此則精神振作。眼不要怒睁,眉不要绉缩,口宜闭不宜张,不要用力咬牙,要用鼻呼吸。总之,头部主要作用是提起精神。其作法是要时刻注意尾骶骨与鼻尖上下成一直线。同时,两眼平视前方。这样,也jiu(就)做到尾闾中正神貫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的要求了。

4、肩:

  肩部需要松开,我们时常见到手上所发出的力量没有肩臀等部位的力大。有人说是由于体力不能集中,所以面积较大的臀部和肩才会发出较大的力。然而一些练到相當熟練程度的人,也仍旧不能运用两手,甚至有些人身劲练的很好,手上却一点力也发不出来,这种情Xing(形)对练太极拳的人最能感受得到。这是什么缘gu(故)呢?这完全是肩上的毛病。须知身体是发劲的机關,两手是发力的工具,力从身上发出,必须经过肩的关节,然后才能集中到手上。假如肩的关节阻滞淤塞,力量便不能通过。必须使肩关节骨膜灵活,筋絡引长。要達到这个目的,只要注意松肩就行了。松肩的方fa(法)可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只要注意两肩松弛。可是话虽如此,实行起来,却很困难。比如一举起你的手,便会感到肩部极度紧張,需要加以长久地注意才能纠正,才能松弛,当然两肩为維持两臂的上举,肌肉的Jin(紧)张是必然的,此处所谓松弛是指减少肩的紧张程度而言。第二部分在练时有意识使两肩降下去,同时把兩肩的肱骨头(即肩头)xiang(向)两侧伸展,有把肩部拉开之意。前者在骨膜灵活,后者能把筋键引长。不过,这非长久鍛炼,不易收到效验。

  耸肩是不良姿势,具有这种不良姿势的人,胸部紧束,会感Dao(到)不舒服。纠正的方法很简单,只yao(要)能把肩部松开,耸肩De(的)姿势便会自然消失了。耸肩会影响動作的 灵huo(huo(活))性,希望加以注意。

5、肘:

  集中的体力通过肩部,还需要通過关節,才能达到手上,假如两手发生阻滞,则其情形正同肩部的不能同利一样。一般人的两肘,又如两肩一样常犯阻塞的毛bing(病),因此,非加以训练则不能通利不能完全达到随意把体力运用于两shou(手)的目的。训练的方法就是注意沉肘。

  肘在手臂的中部,就shi(是)肱骨和挠骨及尺骨相连接得一个活动关节。沉肘是使肘下垂有投物在水中叫它沉下去的感觉,但忌明显地露出下沉的形式,这是初学者应该注意的。这虽是一个很简单的yuan(原)则,不过在缺少它时,发劲就会感到不通利。

6、手:

  太极拳用掌时多,握拳时少(只有五拳)。伸手切忌僵硬紧促,手指要有舒zhan(展)之意念(不要用力张开,只是有舒展之yi(意)念),掌心yao(要)有突出之意(不是用力突出掌心,而shi(是)想像掌心向外突出)。再握拳时,亦不能用力,需要有松柔之意,只要从小指、 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卷曲使指尖与shou(手)心相接触時,以拇指梢节压在食指及中指 的中节上就行了。所谓太极拳的拳是空心拳,就是此意。

7、胸:

  胸部略有内含,使有含蓄之意。目的在解除胸间的紧张,增强弹性。犹如猫在捕捉老师时必使身体尽量卷缩,犹如我们在举行跳躍运动之前,胯、膝、足三部关节必zuo(作)屈曲一样,假設不如此,即不能实现扑出与跳起的行动。含胸的作用正是如此,不能含胸,便不能把體力发射出去。所以决不可能使胸部在形式有挺突、缩进等紧张的现象。一般初学的人,对于这一点没有认识清楚。认为含胸的含字,有含容的意思,便極力使胸腔明显地向内吞缩,结果练成胸腔内凹的状态。于是有人以wei(为)含胸足使心肺受到壓迫,是一种违背生理卫生的姿勢,因此,对太極拳的功用表示怀疑,这是一个误jie(解)。顺便在这li(里)指出,有一部分初学的人,以为含胸的作用在使气沉于气海,重心下移,身体得以稳定,这種说法不能算错,但含胸的真正作用并不在此。而且根据生理常识即下腹部不起呼吸作用,na(那)么气怎么沉向气海呢?其实这不过是因含胸而使胸部松弛以后的一种现象。还有一部fen(分)初学的人,则认为含胸的作用,纯为使胸部松弛,这也是不够的。含胸则因胸肋间的緊张尽去,肺腑得以自由平衡的发展。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常较一般人呼吸深长,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含胸的练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就是当胸部觉得一有紧张时,即以意念想着从两乳頭往下好象有股热气向下zou(走)似的,走至肚脐以下,这时便会感到胸部的紧张自然消失了。同时还会感到胸中舒坦,腹内畅快!这正符合虚其心,实其腹的要求,这也是任脉疏通运行的一个途径。所以说含胸这个规则,在太极拳中是相當重要的,学者应加以注意。

发表于 2018-8-28 15: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8、背:

  拔背的作用和意义,不是所有学太极拳的人都能清楚的。如有的人以为把肩背有意识地向上抽拔,就是拔背,还有些人把拔背理解为一种前俯的现象,结果养成肩背肌肉的紧张,甚至造成驼背缩颈等不良姿态。

正确的拔背姿势是有意识的解除肩背肌肉的紧张,就是在思想上想着大锥(即脊柱最上的第一个骨节)的周围,约有一个手掌大小的皮肤,能与贴身的衣服相互贴在一起就行了,这是拔背的练法,在形式上即不前俯后仰,也不左歪右斜,背部 显出略具弧形的状态,这是拔背的姿势。其功能是使脊柱端正,不受肌肉牵制与阻碍,恢复其生理上本来的状态,使其尽躯干支柱的作用,身体因之能自然而灵活。所以,拔背本是一种自然的姿势,不是勉强造成的,是躯体本来造成的,不是违背生理的。孩童都是拔背的姿势,至成人则因平日行动的姿势不正,已失去脊柱正常状态态,以致不能保持本来面目,非经一番锻炼,才能恢复原状(即拔背的姿势). 拔背与含胸的姿态,矛盾而又统一,是符合辩证规律

9、腰:

  太极拳对于腰部是特别注意的。太极拳第一步功夫,即求身体完整,是从颈至足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进退一致,避免两橛的现象。而松腰的作用,即在于此,因为人体上下肢的分界,以腰部为枢纽,全身之不能完整,大都是不能松腰的毛病。松腰的时候,腰脊应该端正竖起,不能因腰围下坠而弯曲,同时只能用意识的下垂,不能有用力的现象。否则,非但不得松腰之益,反养成弯腰习惯,或胁紧张的毛病。还有些人往往喜欢紧束腰部,这是非常不卫生的举动,假如不把这种不良的习惯改正,就不能达到松腰的要求。松腰犹如物体下垂,惟须要求自然,要注意腰部的松弛,又后面到前面整个腰部的肌肉不许有丝毫紧张的现象,只要集中意识是小腹收敛则腰部自然下垂,这就是松腰的练法。松腰的显著作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稳定中心。如身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处于摇摆不定之时,只要用以念一想收小腹,即可使身子恢复到安稳的状态。

10、臀:

  臀部的向外突出,使人体固有的现象,但在练太极拳时,就对不能突臀或扭臀,不仅如此,即像常人臀部那种稍微突出的现象,也不能让它存在。因为臀部的突出,影响我们在运动时全身的统一,是上下隔绝而成为两橛,从而减少身体灵活的程度,失去拳术大部分的作用。和突臀起完全相反的作用的既是收臀。收臀这一规则的重要性与含胸、拔背占同样地位。我们知道有些难于进步的学者,就是不懂得收臀所致。收臀就是有意识的使臀部向内收缩,使之与背之向下部相平,在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有突出的痕迹为止。初学的人,有时分不出突出与不突出的区别来,当已经注意到收臀而不知是否已经进到收臀的程度时,只要先使臀部明显突出,然后收回,便可看出它的差别了。还应该注意,不要为了收臀,就将小腹绷紧或臀部用力前收,这不仅破坏了呼吸自然,而且也影响下盘稳固。正确练法是先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轻轻的使臀部肌肉向外向下舒展,然后再轻轻向里微微一收就成了。但在思想意识上要存有一种想象力,就是想着臀部的下边好象有一个大包袱皮,将自己下半个身子包住,向上兜起来似的。或者,想象自己的身子被包在一个鸡蛋壳里面似的。这样做即能使全身处于自然状态,又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性。

11、跨:

  我们先要明白跨的部位,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跨系指股骨的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跨的作用是保持步子进退一致。跨的练法是进右步时,右跨回抽,左跨前挺。当左步时,左跨回抽,右跨前挺。当退步时与进步的方法相同,但方向相反。此法熟练之后,即可达到迈步如猫行,虚实好分清,连绵不断,节节贯穿等要求。这样一个好象很简单的动作何以使身体中正?学者能依着上述方法实验一下,立刻就会明白。根据生理学我们知道,骨盆如盆状承托躯干,骨盆端正身体自然端正,而骨盆的端正如否,取决于两跨能否平衡,也就是说要做到腿动跨不动,所以要注意抽跨,身体便能自然中正了。由此可见,骨盆的作用虽然十分重大,但须知骨盆与腰,臀,跨等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即骨盆承托躯干,骨又承托盆骨就这样一层托一层地相互联系着),所以才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对腰腿的灵活,下盘稳固等锻炼效率都会提高。

12、裆:

  裆的位置是在肾囊两旁。由于裆处的肛门和会阴部分是人体薄弱环节之一。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采取了吊裆和裹裆两种锻炼方法,用来改变人体这一薄弱环节,增强其抵御击打的能力。吊裆的主要作用在使意识集中,精神内敛,同时肛门括约肌因吊裆而收束,尾骶骨因之中正,而使腰椎端直,帮助了提顶之作用。吊裆的练法是根据前人的一个极其宝贵的锻炼方法,就是地门常闭,意思是说,要经常注意轻轻收缩肛门的肌肉。若能照此法进行练习,把这种行为养成习惯,会感到会阴穴犹如几个月的婴儿正在啼哭时所产生的舒张与收缩的动态一样,至此时吊裆这个动作就算成功了。

  吊裆与裹裆有什么不同?裹裆不是形式上的动作,是以意识使两腿有对向包裹的意思,同时膝关节微微内收或外开,但最终要使膝盖尖与脚尖形成上下垂直线,这时自然会达到裆开一线和裆要圆,圆则稳之目的。这是裹裆的练法。所谓裆开一线是指两大腿要开裆,不要开大, 只要意念一想开裆即开成一张线缝就够了。因为裆开一线之后,两腿中间好象变成圆形,裆圆之后,下盘能稳固,上盘也轻灵,所以在开裆的当中还应注意会阴要虚,小腹要实。这时身形回转动作更加灵活。同时,两腿进退成为有秩序的。裹裆的作用,在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如裆不裹,两腿便散乱,进退不能自如。总之,裹裆是锻炼下肢不可缺少的一个动作,缺此便没有步法有序移动。

13、腿:

  太极拳对于腿部的要求,首先,要做到虚实分清;其次,要做到动作轻灵且有柔韧性;第三,要做到平衡稳定。因为腿和脚的动作,需要依据拳式的屈伸,而做前后、进退、上下、起落之状态,所以两腿在变换时要求灵活,步法要分清虚实。承受体重的腿为实,另一腿为虚。只有做到虚实分明,动作才能稳定灵活,进退转换变化自如。同时,两腿两脚要平均调和,即轮换运动,交叉休息。腿和脚的作用很大,每个姿势动作,都需要这两个部位来支持。可以说腿是支撑身体根基,也是劲力发动的要源。腿所起的重大作用,都要通过胯、膝、脚三个主要部位来完成。拳论云其要在脚,发于腿,还有裆开于胯、纵之于膝,蹬之于足,脚打七分手打三等说法,说明了太极拳在技击发功时,手只占三成劲,主要是依靠腿和脚的作用。由此可知腿的重要了。

  腿和脚和练法,要根据松跨、提膝,脚心空的要领进行练习。所谓胯要松是为了使关节周围较紧的韧带达到松弛,之后在做踢腿的动作时,会觉得灵便。对于膝关节就时刻保持轻度屈曲,这样做能使膝关节随时随地起到弹性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进行松胯提膝的锻炼,如上楼梯或上台阶或游园登山时,只要在思想意识上一想松胯提膝那么,立刻会感到全身轻松灵活,则上的既快又不费力气。当下山或下楼时应用何要领?从高处往下时就不能用松胯提膝了,而要用胯和脚的变换关系了。具体的做法是用意念想到哪里,哪里就放就行了。如这只脚刚刚落地时就应从这只脚的脚掌开始想起,往上想到胯再从胯往上松到脚,这时那另一只脚便会自动地向前迈进,而在这时候,应将意念转移到又刚刚着地的这只脚掌上,往上想到胯,之后再想到脚。为样循环轮换交替着想,使两腿很平稳自然地完成从上到下的交互运动。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3-28 23:29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