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物产业:把成果“武装到牙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2: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上海生科院”)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纵刚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欠缺。他提醒生物产业同行,要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谨防科研成果低价出售。           “永远不要让教授坐在谈判桌前”,这是西方流传的一句名言,说的是象牙塔里的科学家往往玩不过久经商场的生意人,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优质的成果贱卖出去。
            2人对32人
          生物产业已位列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对于这样的高科技领域,纵刚认为:“现在我国有很多创新,但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还做不好。”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惯例是,科技成果创新发明之后,会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相当一部分专利持有者并不具备自己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实力,往往会选择将专利转让出去。
          这一过程需要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服务。纵刚经观察发现,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我国的形势“非常严峻”。
          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负责管理每年数百项甚至上千项发明的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员仅有2人,而美国康奈尔大学负责这项工作的人数为32名。
          如果说冰冷的数据对比仅仅反映了问题的一个侧面,那么纵刚本人亲身经历的案例则使他对形势之严峻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据介绍,我国最早发现砒霜可以用于白血病治疗,并且发表了论文,但是随后并未申请专利,而美国发现这一成果后马上抢先申请了相关专利,并最终推进药品上市,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而我国却无法分享经济收益。
          纵刚表示,上述问题本可以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来避免,而专业化知识产权管理的缺乏则会导致成果价值大量流失、专利许可交易的利益受损、专利保护质量差而无法转化等一系列问题。
          要学会“定价”
  2002年至2006年,纵刚在美国工作,其间每年回国做三四次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培训。
          2007年,上海生科院的一位科学家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投资人有意出资与上海生科院成立新公司。但科研人员拿不准这个成果到底能“卖”出多高的价钱。
          在纵刚的帮助下,谈判结果超出预期:上海生科院将该技术的亚洲地区专利权,作价约1400万元入股成立新公司。同时,将该技术在亚洲以外地区几种作物的专利使用权许可给一家世界知名农业生物技术企业,合同金额1000多万美元外加销售额提成。这一结果比科学家原先预计的提高了10倍以上。
          上海生科院副院长倪福弟表示,在2007年左右,上海生科院下决心在国内率先创建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知识产权管理挑战。
          随后,纵刚回国出任该中心负责人。
          据纵刚介绍,本来是事业单位体制的上海生科院,破例给予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中心创新机制,工资水平可以随时调整,跟市场同步,以避免人才流失。团队也随之逐步建立。
          而后,该中心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研成果培育上。“好的科研成果要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拿不到高质量专利的话,这个成果基本上就会死掉,不会有产业化。”纵刚说。
          因此,团队从知识产权管理实务操作的角度来对不同成果进行培育。
          同时,纵刚也着手对团队进行培养。“我们招的一般都是博士和博士后,还要用3~5年的时间培养其法律和商业方面的知识,然后他们才能真正胜任这个工作。”
  此外,为了便于开展业务,上海生科院还在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盛知华”)。
          把成果“武装到牙齿”
  尽管和国际上发展多年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相比,盛知华还属于正在成长中的小企业,但目前已完成了几次“大手笔”。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2010年上海生科院与跨国医药企业赛诺菲公司之间的“蛋白抗肿瘤药物专利技术”授权合作。
          该技术由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发明,授权给赛诺菲的合同金额为6000万美元外加销售额提成这还仅仅是美国和欧洲地区的专利使用权。
          这项发明其实早在2002年就已问世并申请了专利,但一直无人愿意出资购买。2008年开始,盛知华公司经过两年多的运作,使其成为多家药企争夺的“香饽饽”。
          为何这前后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没有知识产权管理,很多科研人员就是发个论文,申请几个专利就截止了,但是产业化不了。”纵刚谈到的这一问题正存在于该案例中。
          可是,与这一成果之好反差强烈的是其专利质量之低最初申请的专利很容易被“绕过”,很多药企因此都不敢接手。了解到研究的后续进展后,纵刚发现可从另一个角度保护这个成果,于是为这个成果另外申请了新专利。
          新专利把成果保护“武装到牙齿”,并最终高价授权给赛诺菲这家知名药企。
          据了解,哈佛大学商学院还将上海生科院知识产权工作写进了该校教学案例。
          对于如何从知识产权管理角度提高本土生物产业等领域的竞争力,纵刚建议:“通过知识产权占领国际市场:扭转以往基本上是中国企业向国外专利拥有者支付专利许可费的状况。”
  “以往是中国企业在中国为国外专利拥有者打工”,而扭转的目标则是“国外企业在国外为中国专利拥有者打工”。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3 22:4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