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推荐: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第1页第2页第3页
近日,民生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清盘,成为首只由于亏损而提前退市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亏损开始从账面变为现实。低收益、零收益、负收益——银行理财正遭遇“质疑之春”。 银行理财也亏钱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理财产品高收益低风险市场宠儿的形象变了,百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再像以往那样不由分说地购买,而是变得小心——因为人们发现,银行理财也可能理亏了。 去年底,一家商业银行的某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后收益为零,客户投诉、公众质疑甚至指责声纷起。当公众以为只是个别事件时,中国银行、招商银行(600036行情,股吧)、深发展、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多款产品到期后也出现了零收益,光大等银行的“基金宝”类产品出现亏损。紧接着,一度被热捧的打新股类理财产品,实现的收益比照宣传相差甚远。 近日,国内一家专业机构发布报告,指出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运作信息不透明。有的网友在网上评论到,“我买了理财产品快亏负了,要是再这样下去我要不要倒贴钱进去。我钱都赔光了,不补会不会吃官司呀?理财咋还理出亏空了?” 哈尔滨的一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孙泽说,“我们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出于信任银行,银行理财产品就应该是低风险的,出现零收益或负收益时,我们无法接受!” 对于近期频繁出现的零收益、负收益理财产品,上海浦发银行(600000行情,股吧)高级理财经理、国际金融理财师李智海分析指出,这些产品亏损的主要原因有:美国次级贷造成境外股市大幅下跌,导致投资境外市场的QDII亏损,去年底发行的四只QDII基金至少亏损了25%,民生的QDII产品有止损条款,亏损到一定程度自然要按合同清盘;去年以来股市调整超过40%,投资境内A股的基金宝类产品发生大面积亏损;第一季度新股发行密度低且开盘价趋向“合理”,打新资金收益降低,网下打新及增发次新股跌破发行价也造成亏损;而对于结构性存款产品,无论市场牛熊,只要标的与理财合同约定不符,收益率即降低,甚至是零。
1
本文转载自:和讯银行
热门理财文章推荐:中国银行(香港)理财产品、渣打银行理财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