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中的武林高手的上乘武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14:4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成了第一个少林寺俗家弟子。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曾记载少林头陀力敌万人的故事,因此达摩并不是少林禅祖。少林武功的形成,据《少林武当考》分析,最早是中国军事实践与汲取民间拳法的结晶,经达摩的发展与总结而成。因此我们不能否定佛教对中国武学的熏陶与启迪。古龙后期的许多小说都吸取了佛教中“法皆空”的学说精髓,并与武功结合起来。
  所谓“法皆空”,不是指“空无”,而是指不可言述。这与老子的“永丰”
  思想有明显的区别。古龙小说中的武林高手的上乘武功,被处理为无法描述的。
  比如他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写李寻欢与郭嵩阳决战,双方并未动手,就决出了高低。又如写李寻欢与上官金虹比武,书中也无正面描写,只穿插旁观者的心态刻画。李寻欢决斗后,也只轻描谈写地说了三个字:“他输了!”又如《九月鹰飞》中写叶开与上官小仙的生死之搏,则通过对叶开抱有深情厚爱的丁灵琳武汉私家侦探公司的内心世界描述,来衬托这场惊心动魄的恶战,叶开赢了,也只说了三个字:“她输了。”在古龙的笔下,武术皆空,也就是说高明上乘的武功是不可描述的,这显然与佛学的理论有相通之处。
  在古龙小说中,颇多禅机妙语,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说:“只道无情却有情,情到浓时情转薄。”又如大悲师太的劝语:“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不染者尤洁;智计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更妙的是古龙用佛教中禅机一般的妙语来描述武打场面。李寻欢问上官金虹:“你的环呢?”上官金虹回答“环已在。”李寻欢又问:“在哪里?”上官金虹答道:“在心里,手中无环,心中有环。”上官金虹对李寻欢说: “请出招!”李寻欢答道:“招已在。”上官金虹又问:“在哪里?”李寻欢说:“在心里,我刀上虽无招,心中却有招。”李寻欢以同样的办法回敬了上官金虹。李寻欢与上官金虹的武学可谓已至巅峰,可天机老人却还有更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参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是真的无所不至,无坚不摧了。”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3 06:2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