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编辑部的故事》宛如《泰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1: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拍《新编辑部的故事》是郑晓龙一次货真价实的冒险。
  刚刚开播,一大批板砖加棍棒便扑面而来。
  带头的是一帮子痛不欲生的“精英”。他们真诚地怀念1991年播出的老版《编辑部的故事》,怀念葛优、怀念王朔,怀念马未都,怀念冯小刚,怀念赵宝刚,更怀念最初的总策划郑晓龙。
  在22年前那部轰动中国的系列喜剧中,这些如今已过愤青之年的老**共反装逼,展示人性,反讽社会,嬉笑怒骂,才华四溢。
  在一种充满怀旧的氛围里,最初的忠实观众也在老去。没有成为社会聚光灯照耀的牛人,多数也接受命运的安排,自觉地将苟活当生活。
  盛行于80年代持续到90年代,波及整个中国的文化批判甚至是破坏是痛快的,但重构一个与快速时代进程相匹配的价值体系却更艰难。
  《编辑部的故事》透着嘲讽和戏谑的畅快淋漓——或许没有人料到,身后将留下可怕的一地鸡毛


  2012年,成为大腕的冯小刚在靠娱乐片功成名就后,似乎油然而生了一种使命感,决定严肃一回,结果被精英们一致看好、事后获奖无数的《1942》,在票房上却一败涂地。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冯小刚不止一次在颁奖礼老泪纵横,直反讽“我对不起整个中华民族。”
  让“精英”们难以容忍的是,当年的票房之王是看起来相当**的《泰囧》——目前以12.7亿的KB票房在国产片中加冕。至今很多拥有话语权的影评人依旧在失落中集体抑郁。
  其实,这部被“精英”们不屑的小成本类型片的导演徐铮,也曾经是很文艺的精英,曾经几近食不果腹地热衷于赔钱的先锋话剧,后来幡然悔悟,决定彻底堕落,靠一部优质**片上演屌丝逆袭,穿着便装与旅游业获得巨大收益的泰国美女总理英拉会面,好不拉风。
冯小刚毕竟聪明绝顶,痛定思痛后再也不敢得罪中华民族了——尤其是这个民族中呼风唤雨的投资方,目前拉着一干人马在海南卧薪尝胆,全面回归喜剧路线,试图靠一部王朔为其量身定做的《私人定制》上演王者归来。


  郑晓龙显得更加老谋深算。在2012年靠一部《甄嬛传》让所有浮华弱智的历史穿越剧俯首称臣以后,2013年更是完成了一次彻底蜕变,用迎合8090后受众的夸张、调侃和无厘头推出了很二的《新编辑部的故事》,与其说他在堕落,不如说他在积极顺应历史潮流。
  对于曾经靠文艺范儿打天下的老一代影视人而言,《泰囧》的成功其实是一个严厉的提醒:当这个国家人均GDP到达5000美金以后,曾经迷恋在昏暗的小黑屋中忍受着声音和画质低劣看盗版光盘的普通大众,开始全面涌向电影院,而守在电视机前看热播剧的除了可爱的大妈们,也多是这样一批可以稍稍放慢前进脚步、开始学会慰藉自己情感的苦逼们。
  他们不会妙笔生花地写影评剧评,但他们可以拿着人民币和遥控器左右任何一部作品的兴衰。
  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同意不同意,在严格的文化管制下,在商业的残酷压迫下,在全民人文素养溃散下,大众文化时代不可阻挡地来临了,且无法逆转。
  可以理解精英们的失落,甚至必须对他们对文化的自觉坚守表示敬意。但他们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
  平心而论,精英们被推下神坛未必是坏事。没有商业的繁荣,大众的参与,市场的历练,是不可能在现代社会为文化的崛起提供真正坚实的基座的。在美国,当这场普罗大众文化革命爆发时,当时的文化精英也曾集体痛不欲生过,但也有主动面向大众的叛徒——比如全球目前挣钱最多的传媒奇才奥普拉。这不妨碍她影响并引领整个社会价值的成长。
  在大潮来临初期,在忙着围攻《新编辑部的故事》之浅薄轻浮之前,似乎应该看到郑晓龙身上更有价值的转型:启用新生代编剧和演员,绞尽脑汁试图找到一种与大众对接的可能,而不被时代远远抛下。
  我相信,郑晓龙肯定因此痛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宛如这个时代价值的轻如鸿毛。
  在一个多元价值年代,不可能再有众口一词的文艺作品。在这个亟待文化重建的年代,我不知道在自己有生之年会不会再像民国时期那样批量产生文化大师,但我坚信:与其屈从被规定的主流价值,真不如全民傻笑的娱乐真实可爱。
  或许,自由是从肤浅起步的。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4-5-3 13:1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