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米培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赋予对武学至道的一种新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0:4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其二,《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小李飞刀,读者只知道李寻欢经常以雕刻来使自己的手稳定。古龙写小李飞刀,从来不写其构造形状有何特别之处,李寻欢的飞刀绝技其源流何方,如何练成,如何出手,为何例无虚发……一切都是谜。除了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想像空间和悬念之外,便是为了说明每一件兵器或武功是它每个主人的象征、感情的象征、品质的象征,小李飞刀之所以百发百中,并不是由于飞刀的玄奥奇异,然而它却不仅是一把普通的飞刀,而是因为那是刀主的情感、信心、信仰都注入飞刀之中,以全部的精力和精神发出来──平凡中见神奇的飞刀,昭示以及象征着主人公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格。古龙不写以暴制暴的办法,因此无论是李寻欢、花满楼、陆小凤、楚留香等主人公,他们没有一个是用拳头来说话的,他们之所以能胜利,除了本身的高深武功造诣之外,更重要的是智慧、信心、勇气、微笑以及宽容──这就是古龙笔下的“侠之大者”。   
  两者相辅而行的结合,从此开拓武斗描写的一片新天地,赋予对武学至道的一种新理解!
  后记
  金庸是小说家而不是武术家,许多时候往往为了小说的文艺性而牺牲实际性是能理解的,若有经验的试想想实际比武状况:这一拳打什么方位,这一脚晃个虚招从胸前点至腹侧,下一步还蕴藏了七个后招……只怕未<a href="http://www.bianshu.org" target="_blank" title="www.bianshu.org">www.bianshu.org</a>打完一半就趴倒在地上。古龙的实践可以启发我们,任何文学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他体现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武侠小说开辟新的艺术途径。他不仅是创新、改革者,更是个描写武功的大家。

秀米网|联系方式|秀米培训网

GMT+8, 2025-5-3 00:4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